第二十六章 生产技术(2/4)
但对这个概念,又怎么跟氾农道说通呢?
李适想了想道,“我的想法是,能不能像是酿酒一样,找一个地方把这些青牧草给密封藏起来,到了冬天时拿出来用,总之,我们要把这东西储存三到四个月就好?”
“要不,像是药材一样晒一晒,这样的话,储存起来就方便的多了?”氾农道道。
李适摇头,道:“牛羊比我们可金贵的多,也挑剔的多,干草的话就跟以前一样了。
在我的想法中,的确有脱水这个过程,但不可能像是药材那样彻底晒干。
而且储存这些牧草也需要一个地方,最好是密封的。
至少在牧草被拿出来用之前,要密不透风,但这种地方太少了!”
“这……”听到了李适的话,氾农道却也忍不住的皱起眉头,储存这种东西的确不容易。
“为什么不放在雪窖里!”这时候,一个声音插入了进来。
李适抬起头一看,却见到张公义,此刻他正手持粪叉,显然刚刚去堆肥去了,在屯田营的生活就是这般的朴实无华。
“雪窖……这倒是个好主意!”李适听到张公义的话焕然大悟。
因为这边的雪窖技术已然相当的成熟,至少密封性很是不错,只要把这雪窖给封好,就算雪水都流不出去,那想要储蓄这些牧草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李适需要的仅只储存三到四个月,又不是需要真空包装,储存一辈子。
哪怕就算有空气流动,大不了自己塞得密实一点,压得狠一点就好了。
有了决定,李适便打算去试试,不过又仿佛想到什么,李适抬起头看着张公义,道,“我记得你好像是墨家的?”
“怎么?墨家不行吗!”张公义听到李适的话,一脸冷漠的看着李适,以为李适嫌弃。
说实话,哪怕没有独尊儒术的出现,但墨家也还是越来越式微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真正的墨者传承起来实在是太难了,一个个基本上都是以圣人的标准对待自己,哪怕经过了数代改良,也不能改变真正墨者那种甚至有几分苦行式的修行。
最重要的是,墨家对待君主的问题上是主张把君主放在了人民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