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重生1991 > 第270章 高中最后时光

第270章 高中最后时光(3/4)

目录

苏妍说完后,才走出了教室。

陈锋这时候,从座位上站起来,对着全班宣布道:“大家都准备一下,半个小时后,马上开始总复习。”

班里的同学听见了,都纷纷答应。

半个小时后,陈锋根据自己脑中记忆的高中课程内容,先从高一开始讲起,只要涉及到的这次高考考题的知识点,都让大家重点摘记,当然为了不然自己显得太过神算,陈锋还把这次高考中没有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也让班里的同学进行了重点摘记。

一个下午的时间,陈锋就将高一上册三大科语文、英语、数学三大科的知识点都给讲解完毕了,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将高中三年级各科的知识点都讲解完毕。

当然这些都是幌子,最重要的还是高考前几天,陈锋为班里同学准备的几份模拟试卷,只要将今年高考涉及的到的类似的或完全一样的考题夹在这几份模拟卷中发下来给同学做,陈锋就不信这样还不能让他们上重点线。中考的时候,他用的就是这一招。

接下来的日子,陈锋就每天按时上学校,不过,因为陈锋的返校,学校里的追星氛围当然是相当的浓厚,要不是校长三令五申不准有人去妨碍陈锋,让他安心准备高考,每天陈锋过来上课都会成为难题,因为前两天每天一大早校门口就早早的等着好几百人,都是等陈锋到来,想近距离的跟他接触的,而这时一般老师都没来校,自然让这些热情的校友歌迷们得逞,以至于陈锋不得不出动保镖护卫开道,将他和红叶送入高三三班的教室。并且派保镖把守教室大门。

好在后来校方领导进行了干预,陈锋也不好意思让体型彪悍的保镖站大门,也就让他们重新回到车里去了,不过校方却是想的很周到,派来了学校的两名保安来代替这些保镖的职责,如此,那些追星的学生因为有这两个保安在的缘故,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不能聚集在高三三班教室的走廊里通过窗户看教室里面的陈锋了。

陈锋终于在学校里得到了安宁,此后,陈锋担任全班同学的全职复习老师,而班里的同学也都非常的配合,经历过中考的那次神奇之后,再加上陈锋这么多年来在他们心目中累积的威望,大家自然对他是百分百的信任的。

如此,时间就到了七月份。七月一日的这一天,是党的生日,也是香港回归的纪念日。不过,在这一天,香港却是爆发了号称全港五十万人的大游行。这场大游行经过数月的酝酿,由40多个组织组成的团体“民间人权阵线”发起,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3条立法,至当晚9时结束,历经六个小时。香港680万市民中有大约50万上街游行。“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香港政坛地震连连,与大陆互动频频,这不仅对董建华的威信带来直接冲击,而且给特区政府的运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更使回归之后中央政府实施“一国两制”面临莫大考验。因此,这一事件引来两岸三地和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么多人上街游行,给特区政府和支持政府的政治团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香港“民主派”步步紧逼,关注焦点从23条立法转向特首下台和直选、普选特首和立法会议员。

在此次大游行之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有心的人数最多在五六万,但是到了这一日,结果却是让人大吃一惊的,人数居然高达十倍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民众上街游行呢?

除了天主教和基督教领袖呼吁信徒上街外,政党和压力团体亦大力动员,甚至安排旅游巴士接载去维园,另一目的自然是为9月选举“箍票”,评估“实力”,此外对政府政策不满的,例如中产业主会、工人团体及反对维港填海组织等亦号召支持者上街,汇合成大人流。

七一回归本应是高兴的纪念日子,正如一家人有喜事,却有人结众在户外大奏“哀乐”,无论怎样是“摆景”多于一切。在部分外国传媒眼中,自然渲染是“香港交回中国后市民不满统治”之类,大力唱衰,这亦是部分搞示威的人“要给世界一个强烈讯息”。中央早前放出和泛民主派沟通善意,但政客仍然用“又倾又砌”这招,虽然有人想将示威游行低调称为“诉苦游行”,但这不过是狡辩。不过,有这么多人上街,虽然各有怀抱,但起码是冲着行政长官童建华施政而来。童建华在出席庆祝回归升旗礼上,已公开“认错”,承认施政有缺失,但游行者似乎不“领情”。而七一游行经过两年的鼓动,相信日后年年亦会有人上街,藉此宣泄不满。

这么多市民冒着高温上街,虽然是有人策动,但亦反映他们心中有怨气才会响应。例如超额教师找不到教席,必然带同妻儿上街表达不满,这些饭碗、经济问题,自然又算到董建华头上,于是有人“附和”普选等诉求。在经济转型、社会人口结构改变下,对中产阶层造成很大的冲击,过往中产希望社会稳定改善环境,但现时种种改变,令得他们对前途失望,转而支持“激烈”的街头抗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