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建筑利器(2/2)
水泥除了用于堤坝加固城墙外,还可以用于铺路架桥、修建房屋。听到崔瑾如此解释,虞昶眼冒绿光,再次提高奖赏标准。李世民得到消息,大感兴趣,也有口谕下来,让工部立即大力开展此项目研制工作,每十日汇报一次进展情况,但有进展,便予以一定奖励,研制成功,相关人员一律重奖,包括所有参与工匠。此外,李世民还派遣晋王李治前来监督。抽调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是必须的,若是这等利器配方被泄露了出去,一来是朝廷少了进项(按照崔瑾所说,水泥的用途可广了,不仅可以用于民政国防建设,还能用于民用),二来若是让敌对势力得到,不是给自己增添麻烦?故此,无论是管理的官吏还是研制的工匠,都是一再慎重,把其八辈子祖宗、五族亲戚都查了个透彻,务必身家清白、忠君爱国。说实在,水泥的配方实在不要太容易,一学就会。
待崔瑾领着一众儿郎在三省六部还未转两圈儿,便得到消息,水泥研发成功了。作为监管特使,李治拉着崔瑾就赶往城外一处被士兵重重包围的试验场。见到虞昶、阎立本,二人眼冒精光满脸灿烂、颤抖着手抚摸着一块儿水泥方块。李治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这才让二人回过神来。
“玉恒啊,这次你又立了大功啊!”虞昶激动地道。
崔瑾很是淡定:“师兄谬赞,某不过是提了个建议罢了,能够最终研制出来,都是晋王殿下、师兄、阎侍郎和诸位工匠的功劳。”自己真的没必要捞功,虽然在他们研发过程中提出了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粉磨等过程,提出加入石膏可以延缓水泥硬化,提出回转窑,用煤炭提高温度等等,不过都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让他实际操作,却不如这些工匠了。但是,正因为他精确地把握住了研发的大方向,可以说将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提前攻克了,故此,研发才很是顺利,没有走什么弯路。
崔瑾使劲在水泥块上跺了跺脚,挺硬实的,只是标号不高,鞋上全是灰。在虞昶的引领下,参观了生产过程,再次提出建议,可以充分利用水利之便,用水车带动石磨进行碾磨,从而替代全手工,这个早在造纸厂使用了。二是进一步加强生产人员的劳动保护,要求必须正确使用和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及防噪音耳罩或耳塞等等。三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水泥厂负责管理的官吏和俘虏。此外,崔瑾提出,水泥制作出来后,还要按比例调制成混泥土才能真正用于建筑,水泥、河沙、石子、水的比例自行研究。同时,为了加强硬度强度,需要加入钢筋(没有钢筋只有用铁棍),筑成的城墙、地基、堤坝等才能经受得住地震、洪水。
李治飞快地记录着。好记性不烂笔头嘛,何况还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虞昶也有六十多岁了,毕竟年纪大了,站着听了半晌,精力不济,便让崔瑾将他所知道的全都写出来。好在是自家师兄弟,虽然年龄相差极大,但关系自然是与旁人不同,而崔瑾又待虞府上下很是亲密,比普通亲戚走动得还密切。崔瑾笑盈盈地应了,关切道:“师兄可得注意身子,不要太过劳累,有何差事便让下面的人去做便好,千万不要勉励而行!”
虞昶略带疲倦地笑道:“这不是紧着此事么,能早一日研制出来,便能早一日用于堤坝城墙甚至宫殿的修建维修,利国利民啊!全赖晋王殿下亲自监督,阎侍郎也整日待在此处,上下齐心协力。”他不是恋权贪权之人,有功人人有份,请功时不会故意隐瞒、漏报或夸大,实事求是,故此,在工部颇得人心。
工部研发水泥有功,李世民下旨嘉奖,其中,虞昶承继虞世南之永兴县公爵位,阎立本封武安县男,崔瑾、李治获得一大堆赏赐,其余参与诸人包括工匠,全都得到了物质和精神奖励。一干小儿郎因整理工部水利资料有功,也得到嘉奖。
因为这阵子常在工部进出,崔瑾毫无例外地遇到了慕承之的陈姓同年。不过是工部一主事,做事极为积极,又对上司奉承,加之是科举入仕,所以也算得到重用。只是,崔瑾对此人不太感冒,觉得功利性太重,因为急于改变命运,急于飞黄腾达,故此显得轻浮、做作,偏偏又守着文人的清高自傲,让人看了不由腻歪。
见每次崔瑾到工部,陈汉都想方设法地“偶遇”,还舔着脸打招呼凑热闹刷存在,虞昶、阎立本便问是否是熟人。崔瑾笑着摇头:“据说是今科进士,倒也不熟悉,也不知名字,见过一次罢了,不值一提。”
李治在一旁冷笑道:“寒门士子,好不易考上进士走入仕途,不老老实实从基层做起,偏偏想一步登天,也不想想自己有何本事!真有本事,难道就会白白埋没不成?表兄曾说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某深以为然。”
于是,因为做人太高调,表现太积极,陈汉悲哀地被人忽视了,晋王殿下对他的评价也被人私下流传。那些来自功勋官宦之家,因门荫入仕之人更是瞧不起此人了,明的暗的讥讽打压,让满腔热血的陈汉差点一蹶不振。最后,有人不忍心,众人忍不住提醒,陈汉这才知道缘由,大呼冤枉之余,心中暗恨,恨自己的出身,恨无人赏识,恨他人嫉妒。但是,他终究学会了沉默是金,虽然依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再也不明显地四处结交求抱大腿了。
其实,陈汉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但凡有志气有抱负的,哪个不想尽快得到上司赏识,得到BOSS重用,迅速成长为人上人,特别是寒门出身之人,更急于摆脱穷困。这也是为何寒门子一旦发达或有发达机会时,便会做出抛弃妻子、贪污受贿、违背初心之事的缘故了。因为一直贫寒,高人一等为何种滋味,故此从未享受过,面对金钱、美女、地位、权势,哪里能抵抗得了?穷苦出身,迈出底线后,所作所为更加不堪。
李世民很想通过大量提拔寒门小户士子消减世家对朝堂的影响,但是,这条路貌似不太容易。从这几届的科举可以看出,虽然也有不少寒门士子进入官场,但是,因为他们见识少、眼界窄,做事总是畏手畏脚,甚至很有些人心胸狭隘、嫉妒心强,为人处世尖锐。
当李世民某次向崔瑾感慨时,崔瑾摊摊手,表示暂时没法解决,唯有待官学全面铺开后,经过正面的、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让寒门小户子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成长。
不过,未曾料到的是,经此一番打击,陈汉居然能沉下心来认真工作虚心学习,最终,改变了众人的看法,逐渐得到升迁,改变了命运。真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