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449章 国舅爷阴弘智

第449章 国舅爷阴弘智(1/4)

目录

出征朝鲜半岛的大军因为要运送从三国搜刮的财物,还有大群三国国军、王族以及重臣等等,所以,行进得较慢。崔瑾回京后,除了进宫一次,见大军还有好几日才能到达京郊,便准备带着武珝、长孙聘婷等人去城外西山庄子。原本明年便要嫁入崔家,卢节、长孙聘婷都在家绣嫁衣,其实,在大家族中,哪里需要她们亲力亲为,不过是如晋阳公主绣几块帕子而已,最多是绣一副枕套,帐子、被面等等大件儿的,自然是让绣娘缝制,最后留几针意思意思即可。而这期间,未婚夫妻是不该见面的。规矩是规矩,但在唐初初对男女大防尚未那么严厉,往往双方爹娘为了让小两口不太陌生,便通过赏花会等等让未婚夫妻见见面,增进了解,加强感情,以便婚后能亲密和睦。故此,唐代时,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开通的,也算这时代女性的幸运。

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男女授受不亲”的口号,本意是为了端正男女之间的往来。但明代后,矫枉过正,有女子谨守男女授受不亲到了痴迷的程度,近乎疯狂,宁愿病死也不愿让男医生给自己看病,被丈夫以外的异性碰一下,就将自己被碰到的肉咬掉,为了避嫌,甚至弄出来个悬丝诊脉。想来,除了那内功深厚的绝顶高手,普通大夫是没法连病人的面都看不到就能判定病情,而中医,最是讲究望闻问切,单单靠旁人大致描述一番病状,哪里能真正了解病人的情况,只能完全靠经验猜测了。

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著、宋若昭作解,共同编撰了一部女子训诫的书籍《女论语》,上面道:““内外各处,男女异群,不窥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互不通名。”一言概括之,那就是“男女授受不亲”。但这都不算什么厉害。要说惨无人道,应当是从明代开始,官修的史书《烈女传》中增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内容。比如,《明史·烈女传》载:“陈节妇,安陆人。适李姓,早寡。孑然一身。归父家,守志坐卧小楼,足不下楼者三十年。临终,谓其婢曰:‘吾死,慎勿以男子舁我!’家人忽其言,令男子登楼举之,气绝窬时矣,起坐曰:‘始我何言,而令若辈至此?’家人惊怖而下。”这位陈氏节妇,不仅生前不与任何男子见面,而且死后还不准男人走上楼抬她的尸体,谨守男女之大防已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让人简直无法理解,按照后世医学上的解释,应该是属于偏执狂。据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仆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崔瑾对此嗤之以鼻。

听说卢节等人要去西山,晋阳公主立即也领着几名宫人、带着几口箱子到了崔府。见到崔瑾,她红着脸扭扭捏捏地揉着手中的丝帕,生怕被拒绝。崔瑾笑眯眯地摸摸她的脑袋,柔声道:“兕子可是在宫里待闷了?我正准备让人去宫里接你呢,早就给圣上和皇后娘娘说好了的,今日下午便去庄子,这时节山里的野味甚多,咱们可有口福了!”

晋阳公主一听,瞪圆了眼睛,皱皱小鼻子,跺跺脚,哼哼道:“阿耶阿娘早就同意的啊,怎么先前阿耶还不许,说什么大婚之前不得见面,阿娘也说兕子太不讲规矩了。哼哼,原来他们是故意捉弄兕子呢!”为了出宫,自己可是答应了若干条件,比如给阿耶阿娘绣手帕、做荷包、缝袜子,这得多费时间啊,有这么多工夫,还不如给瑾缝一身衣裳,虽说女红没有卢姐姐好,但缝中衣也成啊,不要绣那么多花样图案,简简单单几片叶子就行,瑾最喜欢青竹和兰草,这些都比较简单。

“去吧,你武姐姐正等着呢,待午膳后便出城去。”崔瑾温和地道,让青竹送晋阳公主到内院儿去。

到西山,不过一两个小时便可到,只要晚膳前到达即可,并不着急。崔瑾是准备在那里待上五六天,那时,大军也便到长安城十里外扎营地。

从启夏门出城。尚未到达城门口,便被阻挡。护卫打马上前查看后回禀道,说是前方有人打斗,阻了城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