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收学生(2/2)
崔瑾心里好不得意,哎哟,自己居然将历史上著名的神探狄仁杰拐到手了呢!见小狄同学脸儿红红,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眼底满满的戏谑。“狄小郎君可是喜欢船上那般学习方式?”他问道。
狄仁杰红着脸点点头。虽说只不过比崔瑾小上三四岁,但他哪里有两世为人的崔瑾的成熟老练。
崔瑾笑道:“某自觉尚年轻,若是收徒,一来怕是要被人说太过狂妄,二是要先禀告虞师才是。你见某指导那些儿郎,那是圣上的旨意,故此,即便你与他们一般,也须得奏报圣上。”
狄仁杰大失所望,虽然极力掩饰,但脸上仍是带出若干情绪。
崔瑾眼底闪过一抹笑意:“若是狄小郎君不嫌弃,这几日便与吾家玦弟一起学习可好?待圣上批准,便与其他儿郎一般,每五日授课一次,每日的功课提前布置,晚间之前送来批阅。”
“仁杰,还不谢过齐国公?”狄知益沉声喝道。
齐国公?狄仁杰眨眨眼,不解。崔玦低声解释:“吾家兄长刚刚被封为齐国公,又要求日日上朝听政,上午在三省六部走动,下午在御书房听差。圣上考虑到兄长要为蜀王殿下他们授课,便特许每五日休息一次。后来,兄长磨蹭半日,又得了每半月多休息一日。”另外,崔瑾还琢磨着让那些儿郎也随着一起到各部门去锻炼锻炼,算作提前实习。但是,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与宫里那两位好好商议商议,这阵子,他们可没空管这些小事儿,太子大婚,好几个部门都忙得不可开交。
听了崔玦的话,狄仁杰再次高兴起来。即便不能拜在齐国公门下,但能与其他儿郎一起学习,也是大有裨益。那两日,在船上听了齐国公授课,无论文史军事还是书画武艺,无一不精,真不知他还有什么不会的。他既是好奇又是敬佩。见到祖父后,提到此事,祖父听了齐国公对自己的批语,很是振奋,于是便有了今日之行。
崔瑾笑盈盈地瞧着紧紧握拳兴奋莫名的狄仁杰,心头大笑,哎哟,咱若是能当未来大唐名臣的老师,这史书上也该浓墨书写吧。不过,自己的到来,会不会让他少好些波折呢?若是太过顺利,会不会让他缺了刚毅和执着呢?那么,还是那个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狄仁杰?哎,纠结啊,纠结啊!要不,以后弄到基层锻炼?反正拔苗助长的事儿千万不能干。嗯,得弄个教学规划出来,那些儿郎也如此,过几年,统统丢到地方去,人家***都下到公社当过知青、做过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而这些儿郎好歹最少从县丞、长吏之类地做起吧,起点高多了。崔瑾眯缝着眼思量着。
崔玦咧咧嘴,哎呀,兄长又在算计什么了,该不是想怎么整治我吧?
崔瑾正要让崔玦带着狄仁杰去熟悉一番,知书前来禀告,说金城郡君(徐惠的母亲)领着她家大郎徐齐聃递了拜帖。崔瑾扬扬眉,徐齐聃一直与自家玦弟交好,要来便来,何须让正在忙碌徐惠婚事的徐夫人亲自领来?该不是也要“企图”吧?
狄知益另有客人来访,便道:“狄某冒昧告辞了,若是不太打搅,可否晚间再来接仁杰?某见他很是舍不得离开呢!”他打趣道。
狄仁杰羞愧地红透了脸,三伯父怎么看出了自个儿的心思?一是想看看今日齐国公给玦郎君布置的功课,二是听到徐家大郎前来拜访,便心生结交之意。
崔瑾也不好多留狄知益,古人对男女大妨甚为重视,若但是徐夫人倒也罢了,她作为长辈,自己兄弟与狄仁杰无需避开。
一边令人请徐夫人并徐齐聃进来,一边让人到内院告知武珝,一边又送狄仁益出了二门,才由贵祥送出府。
见到徐齐聃,崔玦便高兴地搂住他的肩膀:“哎呀,还说你这阵子忙得很,所以不敢上门寻你。我给你说哟,此次出海,我给你带了不少好玩意儿呢,今日你来了,正好带回去。”
徐齐聃也低声道:“你一走便是六年,留我在京中好不没趣。你倒是好了,过得多姿多彩,我除了到学堂便是回家,整日见到的都是那几个人。”
崔玦又将狄仁杰与他引荐,三个小儿郎叽叽咕咕,甚是欢腾。
崔瑾不再管他们,让人送了茶点,武珝也赶到。诸人彼此见礼。崔瑾便让崔玦领着狄仁杰和徐齐聃到他自个儿的院子去。
喝了几口茶,徐夫人先是恭贺崔瑾荣升为齐国公,送上礼仪,再略为忐忑地道:“齐国公刚才回京,原本不好来打搅的,只是我家大郎惦记着玦郎君,听说回京了,便催着要来。另外,奴家也有一事想与齐国公商议,又怕太过唐突。”
崔瑾微微一笑,心中已有计较,抬手道:“徐夫人但说无妨。其不说徐姐姐与内子是闺中密友,就说吾家玦弟与徐小郎君也是相交数年,何须如此客气?”
徐夫人松了口气,笑道:“只因大郎与玦小郎君时常通信,每每见到信中玦小郎君提到齐国公给他布置的功课,总是羡慕不已,说自己若也能时常得到齐国公的指点,这学问、见识,不知该增长好几倍了。故此,今日奴家厚着脸皮上门求见,不知齐国公可否让这混小子当个旁听?”她可不好说收在门下,毕竟崔瑾从收学生,而那些儿郎身份不凡,自家儿子哪里比得上?
真是赶巧了,也不知今日是啥日子,一个个都急着做自己的学生门徒。崔瑾暗道。这徐齐聃的聪慧,他极是喜爱的,所以当初让自家玦弟好生与他结交,只可惜不过多时,自家便离开京城。
崔瑾又将前番话与徐夫人说了,徐夫人虽是略有遗憾,但心知此事已有七八分的希望,很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