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对策(2/3)
李承乾哼哼两声。明明说好明天开始上早朝的,他却推三阻四,说了一大堆理由。比如,家中有诸多事情需要认真理一理,下人们需要好生敲打敲打,等待爹娘回来;一别数年,要拜访亲友,得花费不少时间;要整理一批教材,以便明年推广官办学堂所需;等等。见他说得可怜,终于被批假半个月。但是,他又开始讨价还价,是不是将因为做傧相而耽误的几天另算?想当太子殿下的傧相,得先到礼部学学规矩,还得提前排练,怎么着也得折腾两三天。
李世民狠狠地瞪了崔瑾几眼,真是得寸进尺的混小子,也不知那些大臣怎会赞他稳重、懂事、谨慎、知礼。李承乾则极为幽怨地看着他,问,难道,自己就这样不讨喜?
崔瑾终于才得以离开皇宫。见到宫门前不知等候了多久的李宝和知书等人,崔瑾无力地挥挥手,向身后恋恋不舍的李承乾告别。见下雨,李宝早让人赶来一辆马车。
马上车,关上车门,崔瑾脸上浅淡的笑意已经消散。喟叹一声,斜躺在软塌上,闭上眼睛。他没想到,李世民会给自己进封国公爵位,齐国公,呵呵,真是威风呢!贞观年初,李靖被封为代国公时,才食邑一千五百户,而自己一非承袭,二未立下大功,却一下子食邑三千户。更可恼的是,居然将那么奢侈的李元吉的王府赏赐给自己。还说,早就将违规建筑重新拆除修建,这不是早有预谋,根本就没有让自己有推辞拒绝的余地了吗?而堂堂的大唐军神,卫公国李靖,才居于平康坊东南隅。
《开元天宝遗事》卷二载:“长安有平康坊者,jì • nǚ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可以说,平康坊是华夏第一个hóng • dēng • qū。
原来的齐王李元吉的王府位于安兴坊,与崇仁坊差不多大小。原齐王府便占了安兴坊的五分之一,比李恪的王府大两倍,甚至比李治的晋王府也大一倍,也比居住了几代人的崇仁坊崔府大两倍。崔瑾拍了拍皮包中的木匣子,冷冷地哼了哼。这是何意?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赐豪宅,送下人。身契有何用?是天子所赐,你敢打杀变卖?就算再大的宅院,就算手里握着房契,想查封还是要查封。你不满意,真该出售?比如,先前他便一脸纠结地道:“这宅子太大了吧?家中人口少,住着太冷清,打扫麻烦,维护费用高,太划不来,可不可以卖出一部分?”
然后,迎来的是一本厚厚的奏折。“你敢!”李世民喝道。
是啊,不敢,自己哪里敢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不敢不受,不敢不从。十四岁的齐国公啊!
武珝已早得知这一好消息,喜盈盈地在家一直等着崔瑾回府。得到禀告,赶紧跑出二门外,正好迎接到崔瑾。“郎君!”她极力掩饰着脸上的兴奋。
崔瑾伸手将知书手中的雨伞接过来,一把揽住武珝,温和地笑道:“让你等久了,本说好午后便回来的。”
武珝连忙看向四周,奴仆们纷纷垂下眼帘。
“无妨,你我夫妻,自然应该亲密无间。”崔瑾笑呵呵地道,将她搂得更紧了些,这雨下得大了些,从毛毛雨变成了细细密密的小雨。
洗漱、换衣,舒舒服服地靠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杯热茶。崔瑾对桌上的木匣子努了努嘴:“这是圣上赏赐的宅子和下人,你收好,若是哪天有空闲,去瞧一瞧吧。若是无空,便让它一直摆着。反正如今这宅子也住习惯了的,若真搬到那处去,或许琼花便要枯萎了。”
见崔瑾并无半点喜悦,武珝的心沉了沉:“那宅子可是?”她是极有政治敏感性的人,所以一下子便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