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伤仲永(1/2)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日,柴绍、崔瑾等人便已到洛阳。与长安便近在咫尺了。当然,这是李治从地图上看,不到一指的距离。崔瑾写了几封书信,令人速速送回京去。
东都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的大运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
唐定天下后,将都城定在长安,但洛阳并未沉寂下来,反倒是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沉淀,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虽无京城长安的喧闹和拥挤,却多了几分从容不迫,多了几分包容大度,就如那看淡世间繁华的老人,面对一切荣华富贵都能淡然处置。
行走在洛阳城内,嗅着那不时从高墙小院儿内飘来的国色天香,让人不由想推开那扇门,看看那门内富丽堂皇的“花中之王”牡丹。洛阳是牡丹之城,隋炀帝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易州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最终“花开时节动京城”。
对这些花花草草,崔瑾是极有兴趣的,寻思着要给长孙聘婷收集一些绝好的品种,说不得便能培育出魏紫、姚黄、豆绿、墨魁、二乔、娇容三变等名贵品种。故此,崔瑾便建议多在洛阳修整几日。海货早就已经销售完,连同海上捕捞的鱼,若非特意留了一些到长安,也是卖得干干净净。
此时,眼见距离李承乾大婚还有十几日,柴绍便允许最多在洛阳待三日。
崔瑾便立即令贵祥传唤本地的信息负责人,让他赶紧去收集各种较为名贵的牡丹品种。然后,便带着几个儿郎走街串巷观赏当地美景去了。
后世,洛阳围绕“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打造成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第一站,崔瑾便要求去龙门石窟。众人不解,房遗爱直言不讳地问道:“小十三郎,你不是道家弟子么,怎要去拜那佛家神像?”
崔瑾扬扬眉,自从拜了袁天罡为师后,自己便被深深地打上了道家的烙印。他只得解释道:“不为那佛像,只因两千余件碑刻题记。”
崔玦笑眯眯地拍拍身边厚厚的一叠纸张:“房二叔,这可是功课哟!兄长说,每人都必须临拓至少十份碑刻。”
房遗爱一听,赶紧闭嘴,心中一阵哀嚎。哎哟,这好不容易出来玩耍一会儿,都要做功课,这小十三郎真是太无趣了。
程处默兄弟摸摸脑袋,憨厚地道:“表弟,咱兄弟的字儿虽有不少长进,但要拓写碑文,呵呵,怕是要把人家的石碑弄坏了吧?”
尉迟兄弟连连点头,他们最是头疼读书写字了,但偏生崔瑾管得严厉,每日都布置了功课,将时辰分得清清楚楚,若一项未完成,那对不起,今儿你就不用吃饭睡觉了,得先将功课做好才行。为此,他们是吃够了苦头,比与人打架还要痛苦。
崔瑾淡淡地扫了众儿郎一眼,却只问崔琰:“琰弟,你以为呢?”
崔琰一本正经地回答:“能欣赏到前人巨匠之书法,真切感受其笔韵,是何等有幸?说不得,多拓写几张,多临摹几份,便能掌握更多的书法技巧。”
崔珣点头表示赞同,崔玦欣慰地拍拍崔琰的肩膀。
房遗爱撇撇嘴,这下子,便要一整日都待在龙门石窟与那些佛像作伴了。不过,他环视四周,还好,作伴的人挺多的。话说,他是追喜欢看尉迟兄弟笑话的,黑脸大汉,笨手笨脚,让他们舞枪弄剑倒也罢了,拿着那笔,却重如千斤,写一篇大字下来,便是汗水淋漓,全身湿透,也不知他们年幼时是如何启蒙的,会不会气死了老夫子。瞧着尉迟兄弟哭丧着的脸,房遗爱极不厚道地笑出了声。
崔瑾扬扬眉,浅笑道:“房二叔如今的字正到了一个瓶颈,今次可要好生体会理解才是,多多拓写,反复临摹,如此才能有所突破。所以,你的任务可不仅是十份哟,加倍,不,至少三倍才行!”
“啊?”房遗爱的笑声立即被掐断,张大了嘴,眨眨眼,“不会吧?小十三郎,叔父我好像这几日没做错什么吧?让我仔细想想,我敢肯定,每日的功课都保质保量完成的,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敷衍了事,非常认真。这个,晋王殿下可以作证。对不对,晋王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