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假如历史不如意(2/2)
刘玉刚咆哮着,却只是干打雷不下雨,不敢上前。
还不如那个叫做翠儿的丫鬟,至少还对卫止陌举起就几回手掌。虽然也不敢掌卫止陌的嘴,但是架势不输。
卫止陌转过身来,不屑地看了刘玉刚一眼。
灵机一动:这厮不是很冲嘛,要不……再拿他再检验一把?
于是冷冷地说:“你再敢说奸细两个字,老子打得你一辈子不会说话!”
可惜了,刘玉刚却不给卫止陌机会。
一看见卫止陌眼睛里迸射出的凌厉杀气,顿时就蔫了
这厮很聪明,哪像脑子受到过重创的人!
强撑着走到王嬿的身边,鸭子死了嘴壳硬。
“你……当真姓卫?”
卫止陌又是苦笑。
这个时候的刘玉刚,和二十一世纪的刘煜罡还真的很像。
不仅容貌一模一样,连猥琐、装逼的架势都一模一样。
只是,他怎么就不知道卫止陌姓卫了……
卫止陌摇摇头,突然错着牙关,恶狠狠地说:“老子老卫家,世世代代都姓卫,你想咋的?”
刘玉刚一听,突然就有了底气。
咬牙切齿地说:“姓卫的,就是中山国的奸细!本校尉誓死缉拿奸贼……”
“嗯?刘校尉怎么说话的?”
王嬿狠狠地瞪了刘玉刚一眼,小声说:“什么姓卫的就是奸细了?这话不能乱说,难道卫尉大人也是……咳咳!”
王嬿一发话,刘玉刚顿时蔫了。
卫止陌不依不饶,继续奚落刘玉刚。
“对了,你姓刘,小皇帝刘衎也姓刘,你咋就不是皇亲国戚了呢?还特么的自称是禁卫军?禁卫军怎么跑到大司马府当走狗来了……”
刘玉刚瞬间脸上发臊。
朝着南方拱了拱手,厉声道:“本校尉岂敢和皇上攀亲戚!但是,现在国泰民安,姓不姓刘又怎样?普天之下都是一家人!”
“放屁!国泰民安!”
卫止陌冷哼一声,反问道:“既然你认为普天之下都是一家人,你怎么就看我不顺眼?凭什么中山国的人就是奸细?而且,这中山国,不是战国时期的国家嘛。关汉朝的鸟事啊……”
卫止陌突然连连大爆粗口,王嬿就受不了啦。
掩面后退,嫌卫止陌太臭。
郎中小老头却不怕臭,眼看着卫止陌和刘玉刚又要掐上了,急忙自告奋勇、上前解围。
当然,他是担心刘玉刚再次吃亏。
“公子有所不知,汉朝也有中山国啊……汉朝的中山国……就是皇太后及其外戚一族的封地……”
突然哑口不敢说下去了!
是啊,既然皇太后在中山国,而刘玉刚却说卫止陌是来自中山国的奸细,这该作何解释?
对啊,现在是公元1年,王莽已经开始对卫氏皇室外戚动手了。
但是,这些都是“国家机密”,他一个郎中怎么知道的呢?
其实卫止陌这样问是有目的的,他自幼熟读历史,自然知道汉朝是有一个中山国。
汉景帝前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
汉景帝刘启的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中山国传了六世,分别为靖王刘胜、哀王刘昌、康王刘昆侈、顷王刘辅、宪王刘福、怀王刘修。
公元前54年,最后一个中山王刘修死了,因为刘修无子,所以中山国废除。
后来,依然不断有刘氏汉室王侯徙封中山王,直到公元前1年,中山国的“权属”问题发生了变化。
中山国的国都卢奴,位于如今的河北省定州市区。
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刘氏皇室后人为君主。
于当年7月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中山国也就没有了刘氏称王。
三个月后,元始元年10月17日,年仅9岁的刘衎即位为帝,王莽当上了摄政王。
王莽位高权重,越发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遣送到了中山国,并禁止他们回到京师。
从此,中山国实际上成了卫氏一族的“幽禁之地”。
让卫止陌纳闷的是,刘玉刚为什么敢说“中山国奸细”,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虽然他是大司马府的警卫校尉,又是谁给了他如此厚重的底气?敢公然称“中山国的奸细”。
至少目前那个地方,还是皇太后的封地!至少目前,小皇帝还没有完全被王莽架空。他刘玉刚及时有九十族,也是不够诛的!
当然了,当今的小皇帝刘衎就是王莽的一个傀儡而已,他的脸,打了也就打了。王莽不发话,他也不敢诛谁的九族。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
但是卫止陌很想核实一下,真实的西汉,和历史记载的西汉,究竟有没有区别?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自己穿越来了,就把真实的历史弄清楚。
假如这段历史不如人意,索性就将它修改了……
其它的不说了,就因为这王嬿,和他的恋人白伊若一模一样。
他不可能让自己的恋人,嫁给一个还未成年就夭折了的小皇帝,如花似玉的大好青春就活守寡了。
于她,于己,都太残忍了!
于是,卫止陌决定在西汉好好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