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南关(2/3)
因为自由县城位置偏西,导致县内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西部,对东部区域鞭长莫及,控制力不足,但东部广大区域和零散村落又不能放置不管,县衙急需在东部区域设立一个中心城镇,统筹东部领土资源和人口资源。
特别是领土资源,要知道自由县东部可是毗邻山中平原第一大湖星星湖和第五大河高河,土地肥沃,便于灌溉,且水产资源丰富,可在主粮之外作为夏国餐桌上的有效补充,况且,鱼虾一类比干巴巴的主粮美味多了。
另外,高河流域还有一个星星湖造船厂在,而新成立的自由造纸厂所需主材料之一的芦苇,高河沿岸遍地都是。
这些,都需要人照顾、收割。
最后,高河流域就位于农业局规划的环星星湖农业基地之内,未来必然会有大量人口迁入。
故,在自由县东部设立一个城镇,是很有必要的,早晚的事。
第二个,南关镇。
“南关”是夏国官方对南部通道在平原一端出口的正式称呼,南关镇就是守在这个关口的关城,这是原本就有的,只不过体量很小,以前的自由城方面又关注有限,有名无实。
其实其能发挥的作用远比现在大的多。
军事作用就不用多说了,它是山中平原的南大门。
南部通道作为外界通往平原最方便的一条通道,也是唯一一条勉强可供大队人马穿越的山间通道,南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平原的战略意义丝毫不弱于历史上的那些著名险关,只要卡住这里,山中平原的安全等级直接飙升阈值,经营南关完全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除此之外,其处于交通要道,充当着交通枢纽的角色,因地制宜,彻底转换为物资转运中心和山中贸易始发站、终点站,未来将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注定非常可观。
而张明在报告书里写的,比夏凡想的还要详细,比如针对高河镇,他甚至还提出了以高河镇为跳板,逐步蚕食高河东岸,然后悄悄绕道星星湖南畔再北上,先一步掌控三义城控制力薄弱的南部区域,或可不需动武,就能逼迫三义城易帜的预想……就算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终目标,对夏国来说,顶多就是有那么一丝丝不完美罢了,可谓面面俱到。
比较有意思的是,张明在报告中,申请的首批移民人数是每镇各填入一千五百人,恰恰给夏凡留下一千人的最少“流动”人口。
显然,在来之前,张明其实已经在心里算过,随着这次粮食入仓,夏国能承载的人口上限,同样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征召4000人左右。
所以,他提出的三千移民申请,还真是相当的有“良心”,当然,天堂县的胡令武是否也这样认为,那就呵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