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24节 鹰击长空(1/4)
亚眠在法国北部与佛兰德地区交界,从这里往北经过里尔就是比利时,向南大约80英里跨过埃纳河是巴黎。这一段防线是由英国远征军休伯特?普卢默爵士将军指挥的第二集团军负责驻守。
如今,德国第五集团军已经在第四集团军的侧翼掩护下楔入了亚眠以西的防线,威胁巴黎。从理论上来说,在这个态势下如果英国第二集团军足够有力的话,能够向西攻击前进截断德军第四、第五集团军的联系,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合围德军第五集团军的大好局面来。可惜,尽管休伯特?普卢默爵士将军非常有能力,也看到这个机会的存在,但是他的第二集团军是虚弱的,甚至连积极的战斗意志都已经丧失怠尽的部队。从凡尔登开始,英国和法国士兵的战争热情就在失利、再失利中,在令人疲惫的后卫作战中消耗一空。而且,将军能够掌握的部队不过是7个步兵师和两个虚弱的骑兵师,这样的力量是无法用来主动出击并取得战果的。
休伯特?普卢默爵士将军还丧气地看到,远征军司令黑格勋爵热衷于向伊普雷方向投入人力、物力,因为勋爵和第一海务大臣的杰利科政治关系导致了这样的结局。海军需要控制沿海的港口,以免德国潜艇部队利用,因此,勋爵就应第一海务大臣的要求把生力军派到那里,视这边的大好机会而不顾。
总之,战局是另人难过而丧气的。
直到一支新奇的飞行部队带着更大的政治责任来到亚眠以后,情况才开始有了一些改观。至少,休伯特?普卢默爵士将军发现部队的士气开始高涨了。当然,士气高涨是用将军对飞行队里某个特殊人物的极度担心换来的。
在1916年11月26日以前,空战还是用一种近乎表演的形式展开的。地面上的士兵们往往要化很长时间去看天空的飞机成对的跳舞,直到一方占据了高度和后位的时候,飞机上装备的机枪才会开火。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空战可有可无,当做是对士气的激励的话它可以存在,当做是某种战略、战术的意志体现的话,它没有必要存在。直到这一天,中国远征军在北非的轰炸机把成吨的炸弹抛在意大利海军的头顶上时,西方国家(除俄国外,俄军此时已经发展出穆罗梅茨E型轰炸机并用于实战,该型飞机有4-8的空勤组,装备8挺机枪,最大载弹为800公斤,最大时速137公里,最大航程540公里,战斗实用升限4000米,有航空领航仪表、投弹瞄准具和电动投弹器。)才认识到空中武器的威力。换到西线战场上来看,这种启迪同样来自中国人。
中国远征军第一战斗机中队,这个由大中华帝国亲王殿下率领的,有24名飞行员和100多地勤人员,17架猎隼战斗机的飞行中队,在飞越海峡的第一天,就创造出奇迹。
第一中队刚刚到达亚眠野战机场,还有三架飞机没有降落的时候,警报响起了。7架德军阿尔巴特罗斯型飞机临空,这种飞机为双翼小型“战斗机”,装备了两挺航空机枪,能够遂行对地面目标特别是刚刚降落的,没有多少速度的飞机的攻击。
秦关中校的1号机作为全中队的长机,原本计划是最后降落的,此时刚好抓住了这个扬威长空的机遇。他一看油表,还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燃油,足够在空中滞留20分钟的时间。而他完全有把握在20分钟以内,在两架友机的配合下击落那些脆弱的小鸡。
英军防空部队和机场人员讶然地看到,三架只有一副机翼的银白色战机突然向后反转,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很快就爬升到2500米左右的高度。矫健如鹰,快如闪电,这样的词汇用来形容三架中国飞机的动作再恰当不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