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13节 残阳似血(2/3)
而几乎在同时,U17也成了一具活棺材,静静地在水下120英尺的地方,随着深海流到处飘荡。艇上78名官兵全部窒息而死。
“铁公爵”号上,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总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接到了“伊丽莎白王后”号沉没的消息,也接到了多艘地中海舰队舰只受潜艇攻击的报告和击毁德军潜艇的捷报。不过,这些报告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地中海舰队出直布罗陀海峡是很不安全的,至少需要两天到三天的时间,用50艘以上的驱逐舰搜索控制海峡口以后,才能让其他战列舰驶进大西洋!这就是说:上将不能去指望地中海舰队仅存的13艘主力舰的增援了。
实际上,“伊丽莎白王后”号被击沉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士气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最新式、最强大的战列舰啊!
1915年4月25日16点44分,英国皇家海军贝蒂将军战列巡洋舰中队的前哨轻巡洋舰“布里斯托弗”号发出了“敌人在望”的旗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希佩尔分舰队的前导轻巡洋舰也给旗舰“吕措夫”号发出相同的信号。英国拥有的水上飞机没有在两支前锋舰队的方向上发挥作用,“坎帕尼亚”号在一艘轻巡洋舰和两艘快速驱逐舰的护航下从金斯岛基地出发,航向东南偏东,目的是用水上飞机去发现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
到现在,其实双方司令官采取的战略几乎是一样的。英国海军想用贝蒂中队阻止德国海军前锋舰队,并在交战后吸引对方往大舰队主力所在的西北偏北方向上靠。而德国海军的战略是用前锋舰队吸聚贝蒂中队,待主力到达后一举歼灭之,然后转向迎战路途遥远的、兼程驰援的英国主力舰队。
因为“狮”号还没有修复,贝蒂将军目前以“虎”号为旗舰。他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战法。要吸引敌人从伦敦这个诱人的目标前转移视线,那就要求自己手下的5艘战列巡洋舰猛烈地攻击对方,庆幸的是,德国前锋舰队也只有5艘差不多的战列巡洋舰。
“全速前进,到18000码左舵9点方位!”贝蒂向舰队内所有的主力舰下达了命令。这个命令是目前唯一的正确选择,成双列阵线的5艘英国主力舰,将在敌方有效射程外转向形成战斗线。同时,这条战斗线的航向正好迎上埃文—托马斯将军率领的由四艘战列舰组成的中队。只要5艘战列巡洋舰打得够狠,就不怕德国前锋舰队不遭遇一次2对1的战斗。
英国主力舰较快的速度占据了一定优势。不过德国将军希佩尔果断地在23000码距离上就命令全队展开成一字阵线后转向西北,并随即开炮齐射。德国海军的优良素质使他们用2000码的距离就完成了机动,21000码的距离上,拉开战列线的德国前锋舰队向同样拉开战斗线的英国舰队开炮。目标:虎号和玛丽王后号。
一阵互射后,虎号被数次击中,而装有13英寸半的,排水量为26350吨的玛丽王后号则被一次齐射穿透了9英寸厚的装甲,在一阵烟雾腾起后不到三分种,频密的大爆炸发生了!这艘战列巡洋舰很快就消失在海面上,1275名船员只有9名生还。
贝蒂在多格尔沙洲之战后已经体会到了德国海军在射击技术和穿甲弹上的优势,再次损失玛丽王后号以后,他立即命令全队加速向战列舰中队靠拢,他希望得到战列舰的14英寸大炮的保护,摆脱目前的劣势。
不过,他的命令下达得似乎晚了一点,在虎号后面的“不屈”号在德国舰队新一轮齐射中被命中,随即引发了一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的爆炸,21000吨的战列巡洋舰瞬间消失了,只剩下被大爆炸炸得腾上高空的一些杂件无可奈何地纷纷落水。全舰1000名官兵在瞬间的大爆炸中阵亡。
贝蒂中队在开战后不到半小时就损失了两艘主力舰,这更加强了他尽快与战列舰中队会合的决心。没必要在下达新的命令了,只能希望在对射中能够有效地击中对方而自己少受损失而已。他现在只有虎号、新西兰号和皇家公主号三艘主力舰了,而对方则仍然保有5艘主力舰,德国人受到的打击是轻微的,在这样残酷的战斗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将军在舰桥上担心地看着后面两条战舰,皇家公主号又被击中,大火和烟雾几乎包围了皇家公主。他突然想起了那位海军中校在离开自己前说过的一句话:“不要用您的战列巡洋舰和德国人对轰。”现在看来,大中华帝国亲王殿下说的非常正确!不是贝蒂和他手下的官兵无能,而是英国海军为了速度和数量的优势,牺牲了在对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炮击技术和生存能力。英国大口径火炮要起作用,却受到了齐射技术和穿甲弹技术的严重限制!而不屈号和玛丽王后号的瞬间覆灭,证明了英国战舰在生存能力、损管设备、dàn • yào库布局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