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3节 最佳时机(1/3)
“米哈伊尔,你完全可以下令撤消我的职务,但是,在我没有接到撤职通知之前,军队绝对不会向德国前进一步!”
博罗西洛夫上将对着话筒吼完,重重地挂上了电话。作为俄军总参谋长的他刚刚从伊凡戈罗德回到布列斯特临时司令部,就接到好朋友总司令阿列克谢夫上将要求军队出击德国并收复加里西亚的命令。当然,看到前线实情的总参谋长把总司令的命令狠狠地顶了回去。
“丁零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博罗西洛夫略微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拿起了电话:“我是瓦西里。”
听筒里传来阿列克谢夫显得“心平气和”的声音:“瓦西里,政府已经多次向法国承诺,开战两周之内就要以不少于50万的兵力向德军进攻,以减轻法国战线上的压力。这是政治,关系到俄罗斯能否继续得到英国和法国支持的政治,他们在阿登遭遇了挫折,他们面对了接近300万德军。从国际道义的角度,俄罗斯应该承担一些牺牲以减轻法国方面的压力。进攻吧!您的目标是德军,击败当面的德军做出向柏林方向进军的姿态,就可以帮助到我们的法国朋友。”
博罗西洛夫没有马上回答。他能够猜出莫斯科总司令办公室里还有什么人,总理和外交大臣肯定就在总司令的身边。但是,他不能答应政府和总司令的要求。德国和俄国的边境线上,没有道路只有沼泽和森林;总参谋长手里没有过多的兵力,只有7个精锐师和其他武装不良、补给不足的“庞大”部队。那些部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有的部队甚至一条枪只能配发15粒子弹。关键的是,如果俄军出击必然要穿越森林和沼泽,补给和部队之间的联系就成了大问题,那时作为身在前线的总参谋长,根本就无法有效地控制部队。在俄军目前的装备和补给条件下,防御德军,攻击加里西亚的奥军是正确的选择。防御能够更方便地补充部队,得到补给,也可以在防御状态下训练那些刚刚入伍不久的农民和工人。
“我有三个集团军,可真正能和德国人较量的不过一个集团军。米哈伊尔?亚力山德罗维奇,我仍然坚持我的主张,对德国人只能是采取防御,用稍微积极的防御来牵制他们。不能想象我的部队能够在经过沼泽和森林后还有力量与德军战斗!法国人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自己承担,不是还有英国远征军在帮助他们吗?总司令阁下,出击加里西亚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我……”
话筒里传来了一阵忙音。
1914年8月20日,俄军总参谋长博罗西洛夫在指挥军队成功进击动普鲁士并把奥军赶回喀尔巴阡山西南后,因为拒不执行俄军统帅部的命令而被解职。库什金中将被任命为前线的总司令,执行对德军的攻击。
1914年8月26日,俄军两个集团军兵分两路,以分进合击的态势向德军第八集团军发起进攻,两天后,疲惫而指挥不灵、配合不力的俄军第一集团军大部在坦嫩堡被德军歼灭。第二集团军司令官皮萨林科将军则在前参谋长的影响下主动后撤,保存了实力。同时,第二集团军也在稍后的时间里阻挡住了德军的推进。
俄军付出了11万军人伤亡、被俘的代价一寸土地也没有从德军手里得到。不过,俄军的大规模行动还是让德国最高统帅部从西线抽调了5个师东援。当这5个师还在半路上的时候,战役已经结束。
1914年9月2日,博罗西洛夫将军重新担任俄军总参谋长兼前线总司令。俄军在总参谋长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对德防御,对奥进攻的战略。这样一来,奥军在未来面对比自己稍微强一些的俄军进攻下,将不得不寻求德国人支援。从而也使俄军能够在总体防御的态势下调动德军,取得在劣势下的相对主动。
德国最高统帅部开始考虑如何对付狡猾的俄国人了……
北京颐和园.
龙剑铭放下手里的报告朝着将领们做出一个极其难看的笑容,他没有想到一场中俄战争把博罗西洛夫推到了俄军的领导位置上。这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得俄军不再是虚弱无力和不理智的军队,东线战争改变了,整个战争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至少,俄国会因此少在战争中付出人命的代价,俄军的作战会更有效率,对德国更具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