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43节 风口浪尖(2/3)
天灾往往带来人祸!人祸往往带来政局的动荡!
龙剑铭心情沉重地通过轰炸机的投弹口观察着大地。到处一片汪洋,仅有的没被淹没的高地上,聚集了大量的灾民。有的已经被一片汪洋所包围,处境岌岌可危。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自己算不算第一个乘飞机的国家元首了,他抬头看了看天,铅黑色的云层还在压低,这就意味着还会有暴雨降临,下面的灾情还会加重!
一时间,在1500米天空中的他似乎听到了大地上、汪洋中的灾民在悲怆地呼救……
“命令,尹昌衡司令官,立即调集粮食、被服、帐篷、药品、医护人员前往灾区。海军,立即调集所有巡逻快艇、陆战队冲锋舟和不少于一个师的力量沿着运河起实施救援。陆军方面,第六师全部、第七师全部、南京、济南、合肥、郑州驻军,立即开到这里,各部紧急收购麻袋等救灾物品。命令,卫生部和国防军军医处立即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建立灾区医院,必须保证大灾少死人,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命令,各相关工厂紧急生产、调配救灾物资。命令,帝国宣传大臣张维道向全国立即宣布灾情,并宣传帝国的救灾措施,呼吁全国人民的支援!妈的,这个天气,灾情恐怕还要加重!立即拍发!”
“总司令!不能向全国公布啊!”蔡锷上将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自古以来,中国的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大灾都不予公布,惟恐造成天下大乱。这已经成了一条铁律!
“松坡,你我已经站在了战天斗地的风口浪尖上,没有全军、全国的支持,你我靠什么去斗发了疯遭了瘟的老天?政府的应急资金储备只有三千万!我们不能为了面子而牺牲下面这些灾民,他们,正等着我们去救援,正等着帝国政府去救济、等着他们的子弟兵去帮助他们!发,立即发出去!另外,我们在徐州降落,立即赶往受灾府县。”龙剑铭没有回头,就看着下面的汪洋回答着。
很明显,计划中的皇家小园子没有了,定造专机和游艇的计划也没有了,都被这大水连同千万百姓的身家给冲走了……到了这个时候,什么皇家和政府的区别?屁!
1909年5月7日,无线电波把淮河中游受灾的消息带到全国各地,也把皇帝陛下正在淮北救灾的消息发布出来,立即引起了五万万人的强烈关注。各地方政府和民兴会员们趁机大量地做着工作,掀起了向灾区捐献物资的、志愿前往灾区救灾的高潮。
陆军、海军和刚刚组建的空军调集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开赴灾区。在这里,灰绿色的身影成了灾民的救星。
一条条的巡逻艇、冲锋舟在空中侦察机的指挥下前往任何有人的地方;一座座的军用帐篷里住满了灾民,一缕缕的炊烟从部队的行军锅下升起;医院来了,消毒、抢救、诊治,皇帝的命令是尽量少死人,是要绝对避免爆发瘟疫!皇妃珍妮也来了,她跟她的护士们一样日夜不休地照料着病患……
1909年5月11日,再一次的大暴雨加重了灾情,更多的堤坝面临决口的危险,更多的内涝点在暗涌在扩大!
军人们当然地承担起了救灾的主力,在任何一个可能决口的地方,都有国防军军人在水里排成人墙,让战友们在人墙后面减低了流速的洪水中用麻袋装上石块抢修加固堤坝……
大风肆虐、大雨如注,老天爷的淫威在受到大中华帝国军民的抵制后愈发变本加厉,5月12日、13日,暴雨再次降临,河道水位再一次暴涨。就在这个时候,司徒燕也来到了淮北。在她后面,还带了国防军第一次公开亮相的高射炮部队。
勉强能够被称为淮河大堤的堤坝上,扛着沙袋、木桩,带着绳索打着赤脚的人们惊讶地看到,国防军的汽车开到了堤坝上!
灰绿色的军车牵引着一门门37mm高射炮放列在堤坝上,军官群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戴着眼镜看着资料指手画脚的人。人们看着稀奇物事,这是什么东西啊?有这么长炮管、对着天的大炮吗?事实是,有!就在面前!
天空中,传来一阵阵“嗡嗡”声,目力好的人们发现在头顶黑压压的云层间隙,有一群小黑点在移动着。当然,人们不能看到这些飞机在做什么。他们甚至不知道云是小水珠结成的,也不知道这些水珠在遇到高空低温的时候就会越结越多,最终水珠之间的结合力和大气的浮力无法承载这些重量时,水珠就变成雨降临人间。
对五月初的淮中、淮北来说,再也不能有雨了!任何一场发生在淮河流域的大雨,都会化成洪峰摧毁薄弱的可怜的堤坝,造成更严重的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