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3节 果毅亲王(1/3)
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小镇,这个小镇的西边原来有一座陆军军营,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扩建成为USNA——美国海军学院,又名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美西战争后,经历了六年的改建,这座美国最高级别的海军本科教育学院已经成为在规模和教育水平上居世界前列的海军军官摇篮,培养出来一大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阿尔弗雷德?迈耶?马汉少将,1859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制海权理论的提出和积极执行者,也是秦关能够破格进入海军学院的说情者。
威廉?T?桑普森少将,美西战争的指挥官,在哥伦比亚港指挥美国海军舰队击败西班牙舰队。
威廉?莫非特少将,1890级,海军航空兵的倡行者和先驱,美国海军航空局的首任长官。
……
在这里,秦关得到了一些并不太特殊的关照。整个海军学院原本只有院长刘易斯少将和学生长官以及20来个中国学员知道秦关的真实身份,直到美国政府那个好事的国务卿在最近一次“顺路”莅临学院,不恰当地向秦关表示祝贺后,人们才知道这个年纪最小的学员居然是大中华帝国的皇室——果毅亲王。
这样一来,秦关就搬离了原来6个人合居的宿舍,在教官区里住了下来,身边也跟着了一个“临时副官”。副官叫胡长德,上海人,前年在广州海军学校毕业后被选派到美国海军学院进修。24岁的副官和15岁的亲王因此成了校友,也因为胡长德有帝国海军中尉的军衔,才得以成为亲王的副官。
秦关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他宁愿去住6人宿舍,宁愿和同学校友们保持那种无间的亲密关系也不愿意在这个显示身份的地方。因此,他两次找到学生长官伯纳德上校,要求搬回原来的宿舍跟其他中国学生一起住,可是上校总是很恭敬地告诉他:“亲王殿下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
这个本来属于美国国家财产的小楼有200多平方米,是海军学院里仅次于院长住房的高级人员配房,前两年马汉被返聘回学院的时候,正是居住在这里。
机灵的秦关在得知换房无望后,很快就把这里搞成了一个中国学生聚会点,他利用学院提供的特殊条件和自己暴露了的身份,很快就把五个年级27位中国学员聚拢到了自己周围。而中国学生也乐意接受亲王的邀请在闲暇时来这里做客,不是因为他的亲王,也不是处于关照小弟弟那样的心情,而是这个15岁的特殊学员脑袋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知识。
“殿下,尼米兹回校(海军学院的正常学制为七年,头两年和最后两年在学院学习,中间三年在海军实习。其他国家留学生为三年或者三年半,缩短了在海军的实习期和学习期)了,听说他是在犹他号上实习。姚家良跟他很熟悉,晚上说不定会带他来。”胡长德轻轻推开书房门说道。
“知道了,谢谢。”秦关头也不抬地看着手上的信,那是德龄寄给他的。
养母在秦关的心里已经替代了已经在记忆中模糊了的亲生母亲,或者说是两位母亲的形象已经在他脑海里重合了。一个月一封的信,母亲从来没有间断过,几乎所有在北京、在祖国发生的事情,德龄都会在信里告诉秦关,包括自己正在筹办的帝国中央艺术学院和要拍摄一部名为《血沃中华》的战争回忆片的消息,甚至包括自己将在不久为秦关增加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消息。
自幼就经历太多磨难的秦关能够从娟秀的小楷里看到德龄的眼睛,也能体会到远在北京的家对自己的挂念与希望。十五岁的秦关在心理上是早熟而脆弱的,从流浪儿到皇子亲王可以说是一段奇遇,也使产生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不过,海军学院的课程和生活,还有国内的来信显然在逐渐抵消这种心理,让秦关能够感觉到依靠,也因此有了自信和勇气。就好象德龄在信中说到的那样:“父亲希望你成为果敢坚韧的男子汉,因此才有了果毅两字的封号。”
在秦关的印象里,皇帝养父是个不太容易表露出真实感情的人,他总把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藏在威严睿智的表象之下。其实,秦关能够从临出国前一天晚上养父和自己长达三个小时的谈心里看出来,他很担心自己。这些,也能从德龄的信中看到。不过,养父从来不给自己写信,也从来不找使领馆的工作人员给自己捎带东西,似乎临上船的那句“海军等着你”就是他所有的嘱咐,“果毅”二字就是他所有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