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存空间 第35节 跨国公司(1/4)
在摩洛哥逗留了一段时间的兰斯多恩侯爵刚一下船就被一辆“金龙”牌高级轿车接到了白厅。首相、国务大臣、商务大臣、财政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还有尊贵的国王陛下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中国人的商品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销售一空,从几先令的塑料制品到上万英镑的大型机械一件也不剩地卖了个精光。这让英国的统治者们在惊讶的同时也产生了担忧: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会出现另外一种不平衡,从巨大的顺差变成逆差。只要,中国人的商品通过海洋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以及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自治领,大量的英国黄金和生产资料就会被中国人夺走!
国王需要知道兰斯多恩侯爵与中国皇帝会晤时的详细情况,所以急召这位在摩洛哥解决了法德争端的外交大臣回来商议对策。不,不是商议对策,是解决一个另人头疼的问题。
有着美国国民身份的中国人------成欣提出了一个建议------在伦敦注册一个英国民兴公司。
中国人,要把公司开到英国来!不是一般的小公司,是能够用商品覆盖英伦三岛的庞大的,有大中华帝国背景的公司。跨国设立经济组织,这还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所以,连国王陛下都不得不亲自屈尊到白厅来,听取政府官员们的汇报,拿出一个妥善的应对办法。
毕竟,在《中英新约》和口头上达成的密约中,对中英之间平等贸易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中国投资,那中国人也可以在英国投资;英国政府支持英国人在中国的商业行为,中国政府也可以。当然,爱德华国王知道,那个叫成欣的中国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其实对英国消除可能产生的中英贸易逆差有帮助。
“陛下,各位大臣阁下。我认为,应该在有一定规定为前提的条件下,答应中国人的请求。我们可以规定中国公司必须招募英国员工,并且达到一定的比例;也可以规定中国公司对英国员工的最低薪资;还可以规定中国公司所经营的某些商品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在英国本土生产,诸如此类的规定是不违反《中英新约》规定的。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政府对在华英国投资也作如下对等的规定,甚至在香港作出如下对等的规定。”兰斯多恩侯爵也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不过他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也就是在国际间进行利益交换的经验,他对利益交换的原则是谙熟于心的。“我们需要财政部和商务部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还要考虑目前帝国陆军和海军对中国军事装备的订单需求,整理出一个完整的、翔实的中英贸易关系备忘录以供参考,准备的数据,是决策的基础。我的陛下。”
爱德华点了点头,表示接受了谦恭的侯爵的意见。
很显然,中国人在签署《中英新约》之前就有了计划,此时提出的跨国公司的要求,在条约的法理上完全可行。只是对这个新事物,国王以及众大臣心里都没有多少底气。本来,国王是不应该来插手这种事情的,但是,对英国长远利益的担忧,是国王来到白厅的主要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