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两个条约(1/3)
1905年10月29日,《中英北京条约》换文。条约规定,中国容许英国人架设从锡金到拉萨的电报线,增开噶大克等三处商埠,英国人可以自由出入xī • zàng。
1905年11月1日,《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副约签定换文,清政府除承认日本继承沙俄在宽城子以南的一切权益外,还同意增开凤凰城厅、辽阳府、新民、铁岭、宽城子(长春)、通江子、法库、吉林城、布哈特(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海拉尔、爱辉、满洲里等十六处为商埠;并且在营口、安东、奉天划定日本租界;日本享有改建和经营安(东)奉(天)铁路并采伐鸭绿江右岸(西)森林的权益;战争中日军占领的煤矿、铁矿权益归属日本。
1905年11月2日,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天津、北京、福州、长沙、昆明、贵阳、桂林、南昌、安庆的大小报馆突然全文刊登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同时刊登了大版面的xī • zàng保卫战详细经过和英军俘虏的照片,还在显要的地方登载了彰德府会操的照片。
极度失望的中国老百姓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出内心的愤怒!
北方,受灾三省的农民大规模地聚集在一起,在忍耐的结果变成失望之后,蕴藏在农民心中的最原始的破坏力迸发了!抢富户砸县衙,抗粮抗捐抗税,如果不是新军在三省腹地屯聚重兵的话,武装起义势不可免。
南方,江苏、湖南出现抢粮抗捐风潮,学生们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包围英国、日本租界,形势一度紧迫到血肉相见的程度。满清朝廷慌了手脚,慈禧和大臣们都没有想到两个条约的内容这么快、这么完整就泄露出去,追究原因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强令各省督抚弹压、再弹压!
全国瞬间就陷入极大的混乱中。
这个时候,几条挂着美国旗的商船出现在张家港军港码头。卸下来的不是军械dàn • yào,也不是药品机器,而是一袋袋的粮食!这些粮食,对于受灾的北方三省来说,就是生机!在苏州、长沙、武汉等地,新军开始用比奸商的价格高三成的价码收购农民手里的粮食,源源运往北方。
李仲华在码头上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不,不是客人,而是新兵。龙剑铭从彰德府特意拍电报让他来接人,说是伍廷芳举荐的一个海军人才。
当李仲华从那洋人手里接过伍廷芳的举荐信时,才确认面前这个黑眼睛黑头发的“洋人”真是自己要接的瓦克?李,一个有中国血统的混血儿,前英国皇家海军上尉军官。
“走,这里不方便说话,还是到战舰上吧,瓦克。”李仲华没有多少功夫在这里磨蹭,今天晚上,舰队就要装载着新军进攻江宁了,而通电的文告,早已经准备就绪。明天一早的报纸上,会出现特大的新闻。而某些城市的黑夜,将被枪炮声打破。
瓦克点了点头,他能感受到这里极度紧张的空气。海军官兵们几乎都在战舰上待命,一队队陆军或者是海军陆战队,正携带着装备登船。神情严肃的战士,紧张忙碌的气氛,让人从初冬的江风里品尝出肃杀的气味。
“参加过英国海军?”李仲华边快速地走着,边问着身边的新兵。
“是,在诺克福号巡洋舰上担任航海长。”瓦克边回答边习惯性地并腿挺胸,这样使得他一下落后李仲华不少,又小跑着赶了上来。
“那,暂时在华山号上担任见习副舰长吧,现在,海军就缺人才!”李仲华爽快地给了瓦克一个满意的职位,华山号的舰长正是李仲华自己,实际上,担任舰队参谋长的他,已经无法指挥华山号了,他必须去旗舰龙兴号。因此,华山号会交给代理舰长梁锦兴,而瓦克,则和梁锦兴这个枪炮长出身的军官搭档。
“是!”瓦克的汉语并不熟练,显得比较生硬,不过并不妨碍他正确地表达意思。
两人一前一后上了华山号,简单地交代一下后,李仲华就把还穿着西服的瓦克扔在华山号上,自己坐舢板去正在江面上缓缓移动的龙兴号战列舰。
码头上,三个陆军军官正站在一个小土坡上看着列队上船的部队。马守禄这个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此时已经要求到率领部队攻占江宁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