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节度三州(三)(2/3)
听到石虎客气地介绍自己,杨义深一本正经地上前和郭炯互行军礼。杨义深在颁州,从来没有得到一位将领应有的尊重,现在见刺史很看得起自己,也就拿出了一名将军应有的姿态。
三人寒暄完后,郭炯取出一封信,递给石虎道:“这是节度使给你的信,你先看吧。”
郭炯等石虎看完了信,便道:“我来阶州之前,节度使交待我,对这一伙吐蕃人,既要狠狠地打,但是,又要学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收服吐蕃人心,彻底解决西面的隐患。”
石虎连看两遍信件,道:“我们已和这一伙吐蕃人交过手,吐蕃人武器装备比不上黑雕军,但是比一般步军的装备要好,作战极为勇悍,击败他们容易,要收服他们可能有些困难。”石虎简单地向郭炯介绍了这两日的战事。
郭炯听说捉到了一个俘虏,高兴地道:“节度使还特意吩咐我,要想办法捉几个俘虏,节度使要亲自审问。”
三个围在阶州地图旁,石虎指着地图道:“吐蕃人活动范围很大,不过一天时间,就从白龙江岸边,转移到了石马村,我军若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则完全被动。从吐蕃人这两天活动情况看,他们主要目的是抢劫财物,你们看这里,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要到距离石马村最近的村庄——成州境内的李家坝村。”
石虎用手指着李家坝村,道:“郭郎带一千黑雕军急驰到李家坝村,堵住他们。”
郭炯点头道:“吐蕃人到李家坝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他们不到李家坝,如何应付?”
石虎道:“吐蕃人曾驻营于白龙江边,若吐蕃人被郭郎堵住了,极有可能还是要顺着白龙江向西逃窜。从李家坝村、石马村到白龙江岸边,铁嘴口是必经之地,我带五百黑雕军和一千步军,在铁嘴口设伏。”
石虎转头又对杨义深道:“我带兵走后,阶州城内兵力空虚,杨将军可关闭城门,不要给吐蕃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郭炯接令后,带着一千黑雕军急驰到李家坝村。
达布为人极为机警,那日吐蕃伤兵达娃贡逃出营地后,达布派人四处寻找,却再也没有发现达娃贡的踪迹。达布担心达娃贡被敌军捉住,便拔营而去。达娃贡的出逃,使吐蕃人很幸运地躲过了黑雕军的夜袭。
吐蕃人接连抢了几个村落,收获颇丰,吐蕃人队伍中已有二十四头牛、二百多只羊,还有一些盐和衣物。达布派出的探子又发现了一村落,哲蚌等人极为兴奋,只等着达布下令,便又可到村落中抢夺一番。
达布心里很是犹豫,他们已经越过了阶州,深入到了蜀地,收获虽多,危险也越来越大。但是想到住在卓尼的老人和妇孺,达布又有些心动,望着哲蚌等人热切的目光,最后,达布下定决心,再抢一个村落,就撤回卓尼。
达布命令三十个吐蕃人赶着抢来的牛、羊,先到白龙江岸边新的驻营地,其余的人马就直奔下一个村落。
李子坝村座落于大山脚下,不少勤劳的村民们趁着清晨凉快,早早来到了坡上,拾掇自己的田地。而稍稍懒惰的村民,还在做着美梦。村里间或有公鸡的鸣叫,几只狗守在村口,互相追逐着。
吐蕃人运作迅速,很快就来到距离李子坝村两里远的地方。
达布走在队伍中间,见一切如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异常,却不敢放松警惕。喜欢热闹的哲蚌望着不断增加的田土,露出兴奋之色,哲蚌嫌穿着软甲太热,就把软甲脱了下来,放在战马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左膀全部露在外面。跟着哲蚌的吐蕃兵士们,也学着哲蚌的样子,把软甲脱下来放在战马上。
在距离李子坝村两里远的地方,达布见前面树林茂密,十几只鸟在树林上空飞来飞去,便起了疑心,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命令两名吐蕃人进入树林查看究竟。
两名吐蕃人还没有靠近树林,只听一阵鼓声、喊杀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一支军马从树林里冲了出来,一面大旗迎风招展,大旗上是一只凶猛的黑雕。
达布见有伏军,虽惊不慌,抽出弓箭,下令道:“弓箭准备。”吐蕃人的箭支多为小箭簇,但威力并不逊于一般的长弓。听到达布命令后,吐蕃军就列好队形,把弓箭对准了袭来之敌。
不料,身后又响起一阵战鼓,一彪人马从吐蕃人身后掩杀过来。前后袭来的两支人马全是骑兵,冲到吐蕃人阵前,却停止了冲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