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勿施于人(2/2)
“董国舅,汝既言,贱民之财,该相与之。那某想问一问国舅大人,今吾军权在握,甲兵相随。若某令汝取出钱财供某享乐,汝应是不应?”萧羽虽然两世为人,可不喜欢惯着他人。你董承不是有能耐吗,百姓之财合该给你享乐,那今天我刀兵相加,汝给不给我享乐?
“放肆,今汝虽救驾有功,然吾等亦是忠心护君。此乃大汉朝堂,汝区区征东将军,边关武夫,安敢在此饶舌?”董承一听萧羽的话,哪里肯忍。你是什么身份,我堂堂国舅之尊,岂能容你在此胡言乱语。
“呵呵,某不管有无资格。某只问汝,应是不应?汝既不答,便是不肯,既然汝不予,那为何强取天下百姓之财?汝既以士人文豪自居,何以不明孔圣之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许县已可为帝都,为何强留洛阳废都之地而复之?莫不是国舅大人可以乘机中饱私囊?还是说,汝欺陛下年幼,尚不能决事。是以做此劳民伤财之举,以祸陛下之望?
要说shā • rén诛心,这些酸儒哪里是萧羽的对手?劳民伤财?要不是眼下要迎天子,老子一戟就结果了你。
“陛下莫听此獠诛心之言,老臣对陛下忠心可鉴,望陛下明察啊!”董承这才明白过来,这萧羽看着年轻,不曾想如此毒舌。
刘协看了看众人,不过心中却是中意董承之言。自己无依无靠,只有这一人是皇亲国戚,而宗正刘艾,又无权无势。自己也只能抱着这颗草,当做可以依靠的大树了。不过,复建洛阳,若曹操不允,只怕自己也无能为力。而且萧羽一旦动怒,当即离去。只怕自己就死在顷刻了,没有吃食,活都活不下去,还复建洛阳?思之再三,还是活命要紧。
“罢了,国舅老成谋国,萧爱卿忠君为民,何必相斗?洛阳之事,就此作罢。便依萧爱卿之言,迁都许县。此事既定,不必再言。”
董承怅然若失,不过也没有办法。君命已下,自己若是再言,君威何在?
萧羽看了看刘协,心中暗思。刘协虽然年幼,却城府极深。唉,看来飞鹰卫有麻烦了。算了,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大不了自己就做弃了佞臣,做那反臣。提戟入朝堂,杀尽这些搞事的酸儒。
饭食终是准备好了,文武百官哪里还有大家风范,哪里还有斯文大孺的样子?
百年古都今朝去,他岁不知是何年。
但得蛟龙扶社稷,敢叫圣人下九天。
洛阳终究成了过去,许县即将迎来新的历史。如果说一朝一代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那么百姓永远都是不可书的历史。只是,这个时代的百姓太愚昧,太低贱。甚至百姓自己也觉得这是应该的,而这也是萧羽一心想要改变的。
董承虽是暂时偃旗息鼓,暗地却与杨奉图谋。袁绍弃天子于不顾,这使得董承格外愤恨。
“萧武侯,董国舅之言,切莫挂怀。此人便是如此,但对陛下,却是忠心耿耿。还望武侯莫要与他计较。”杨彪和王允,与萧羽同行,路上也寒暄几句。
“老太尉,某萧羽虽少不更事,却不是小肚鸡肠。忠与不忠,某看得明白。不过嘛,此人确然目中无人。皇亲国戚,好大的威风啊。只可惜其人敝扫自珍,若能出城与李郭二人一战,只怕早就平了此乱。羽也不用在陛下面前丢人了,好不难受啊!”萧羽一嘴的混话,傻子都听出来他言语之中的不屑。
“武侯说笑了,武侯今次救驾有功,老夫与杨老太尉是既感且佩。他日朝会,定位武侯请功。”王允实在忍不住出言,你这还不叫小肚鸡肠?都明言那董承不过白口唁吠了,还要怎样?
“那羽,就多谢司徒大人了。还是同乡之情有益啊,司徒与太尉到得许县,可常来羽处走动走动。羽年少离家,又父母早亡,难得有二位长辈垂帘,羽当多多请益才是。”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路悠哉悠哉,倒是把那天子给抛诸脑后了。
盛世庸主得逍遥,乱世明君自难保。唉,世间存之不平,亦在另一边补足了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