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文明之根本(3/4)
特别在乙位面,杨家要的是尽快获得最大数量的班底,当然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用了将近一个时辰视察完整座学校,吕知县最终比较满意。就他眼前看到的,农学医学还是工学,对于提高治下的民众收入,振兴经济维护秩序,减少闲散人员乱晃,增加税收,都大有裨益。
尤其能为他带来滚滚不觉得收入,原来盘算一年能有个几千两,现在敢往几万两上想,无论发家致富,还是买通向上的道路,都有直接影响。故而,对杨浩提出的诸多请求,答应的挺痛快不说,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向其他州县协调,比如让周围的医馆大夫前来学习之类的。
半个月来,宋爱兰主持的医馆已经治好了数以百计的病号。她看得准,判的明,不虚头瓜脑的讲废话乱忽悠,打针下药迅速有效,甚至能够开刀动手术,处理大量的外伤,让在这里工作的千把号人惊为医仙下凡!如今,名声已经传遍全县。
只不过,同行是冤家,这年头的医生许多是半路出家不说,又都是跟着一个师傅学一种流派,或者干脆自学成才,严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又因为近几百年来的文化割裂,许多民间医生不但连《黄帝内经》都不见得理解正确,更干脆不懂易经,兼且市侩日趋严重,名声越来越糟。
本世界那百多年的时光里,发生过的一次次反中医、灭绝中医、改良中医运动,让21世纪前后的人看到的,已经是面目全非的中华医学。就连中医学院的学生自己都不看经典,甚至嗤笑他人尊从经典,也不信前人数千年摸索出的理论精髓,盲目跟着一帮大忽悠往西医上生搬硬套,搞得不伦不类,没有信誉度。
只有一帮子七老八十的老传承中医还在苦撑,甚至发出“外国人学中医也好,总之能传下去”的无奈之语。
整个卫生系统几乎全部被西方各大药厂、医疗设备厂从学生时**始洗脑,早都失去了做一名医生,首先要尊从“大医精诚”的道德基准。竟然将此事业,当作与一般工人无二的职业来看待,把大活人当机器来对待,面对十几亿人民苦痛麻木不仁,漠不关心。
本世界的医学氛围,已经难以挽回,有识之士说破大天儿来,也不如一帮西方基金会支持的二鬼子公知精英的巧舌如簧。失去了话语权的掌控,倒霉的只有老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