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军有一老,如有一宝(4/4)
李永吉的确是可以利用现代知识来搞什么步兵操典或者军事制度,但那终归是理论,哪怕这些理论是后世各种智慧的结晶,具体到现实,也肯定需要一个实践与磨合的过程。
而卡尔松作战经验丰富,除了空军,几乎什么兵都当过,因此在接触了精武军的作战理念后,很快就能找出其中的错漏,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良。
卡尔松的作用,已经在最近的多次演练中得到了验证,证明他的改良的确行之有效。
比如对精武军的骑兵战术,卡尔松就针对精武军的骑兵武器跟作战理念做了一些改良。
他建议在追击敌军的时候,骑马过程中不要用左轮shǒu • qiāng射击,那样不但准头差,还容易在集团冲锋的时候误伤自己人,所以马上作战,特别是追击战的话,马刀才是最好的武器。而如果是用那种什么65式骑兵刀的话,最好就是一手持刀斜斜伸直,利用马匹的惯性切割敌人,尽量不要大幅度挥舞手臂。换言之,手臂挥舞的作用不是用力劈砍,而是用来微调马刀切割的方向,真正让马刀起杀伤作用的,是马匹本身的速度。
另外像军队转移方面,他也建议尽量不骑马,让士兵尽量徒步行军。那些高头大马最好统一分发给一些骑术好的人组建专门的龙骑兵,龙骑兵可能的话,最好一人双马,龙骑兵部队要dú • lì出来,还要配专门的马夫。
至于大部分的步兵,还是老老实实用两脚走路吧,别玩什么马车步兵的把戏,那样速度快不了多少不说,还消耗马力,另外也容易把士兵养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非要拉车拉辎重,也不是不行,最好还是用本地马或者骡子,别用那些大洋马。
这样做,可以更有效的加快行军速度,尽最大限度体恤马力,保留骑兵的精华,让兵种更专一,指挥更灵活,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他看来,李永吉的夸特马很多都是好马,但这些美国马只适合冲锋作战,耐力却不行,所以最好只用在战术冲锋或者追敌上,平时还是不要当骡马去拉车,那太可惜了。
其他的小建议就更多了,比如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土壤条件下修工事等,反正自从有了卡尔松的不停建议,精武军的变化是有目共睹。
他还提出过,精武军这样的部队,虽然很厉害,可对那些奇巧之物的依赖也相当严重,一旦没了这些,精武军反而还不如普通的西方部队,所以建议过让精武军做一些不依赖现代物品的演练。
不过李永吉却对此不以为然,他就是要这支部队严重依赖奇巧之物,这样离开了他,就再也没有人能指挥这支部队了。不过卡尔松的话也有道理,他不能把所有的部队多搞成这样,以后肯定还是有很多没有装备现代通信品的普通部队,所以以后的训练,肯定要交给卡尔松,让他用这时期的西方军事制度去训练,或者说,让他根据情况,自己改良出一套新制度。
对这一点,李永吉很有信心,因为卡尔松自己制定一套新军事制度或许不行,但在原有军事制度上加以更加实际的修改却很擅长,他也乐意搞这些注定会名留青史的东西。
总而言之,对卡尔松这个很识时务又作战经验丰富的半大白人老头儿,李永吉是越来越满意,还真应了那句话,军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