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问题,就是消费意愿的问题(2/4)
这就跟现代社会的人,除非得了绝症没办法了,有几个肯贸然尝试非洲巫医开的药方的?所以啊,卖药不是不好,但市场太小,就跟现代社会的豪华车一样,圈子太窄。
归根到底,这就是一个市场大小问题跟接受度问题,也就是购买意愿的问题,而你的特效药,在那个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购买意愿并不高,所以市场也就十分狭窄,除非以后你自己去开辟市场,比如先在自己的军队里推行,慢慢让人看疗效。
你看看历史,十九世纪中期的超级大富豪们,有几个是靠卖药发家的?大都是靠贸易,靠垄断,靠掠夺,靠钢铁!你那是帝国主义时代,就得顺应潮流玩掠夺啊!”
说到这,张信达一拍脑袋:“你看我,忘了你不是玩历史的了,估计你根本不知道十九世纪的超级大富豪都有谁。”
“喂,别小看人啊。”李永吉不满道,“我起码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卡内基,还有诺贝尔。”
“哟,知道的还不少。”张信达大笑,“既然知道那就好办了,你看那些人,除了诺贝尔跟医药有点挂钩,其他有谁是干医药的?就算诺贝尔,那也不是为了医药,是为了炸药,是别人无意中用了他的发明,发现了**的疗效。
总之,你要是没别的手段就罢了,你明明有更多选择,为啥非要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医药?你又不是爱心泛滥的大好人。
米畜的里根总统说的好啊,所谓经济问题,就是人民的消费意愿问题!既然清朝人民最主要的消费意愿是吃饭,所以你说你是不是要先干大米啊?”
“靠,果然是写历史的,真能废话!总之你的结论是让我在起步阶段玩大米?”
“没错!你在起步阶段,要想安稳发财,最好是弄一些不那么扎眼的,市场接受度高的东西。”张信达道,“粮食可是好东西啊,古今通用,是一种必需品,市场广大,购买意愿强烈,在温饱还没解决的时代,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肆虐的时代,那绝对是比银子都好用的硬通货!只要有粮食,就不愁没地方卖!对了,你那边大米价格多少,你这个粮食铺的小开,穿越了这么多天,总不会一点也不清楚吧?”
“这个,我平时又不怎么关注这个。”李永吉想了想,“不过,好像有点印象,昨天吃饭听便宜老爸说,最近明明到了收粮的季节,收购价却反而看涨,似乎是从原来的2两1钱银子一石,变成2两2钱银子一石了,说照这个趋势,以后看来还得涨,打算提前多进些货囤起来。”
“那就是两银子,嗯,也对,太平军没开始苏南战役,江南地区还没有糜烂,粮价不高也正常。对了,你那个一石,是石头的石那个多音字,还是扁担的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