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一百零一章(1/4)
公历二零二二年,第75届戛纳电影节。
在很久之后,当人们再回顾这一届电影节时,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名导们的灾难。
换句话说,是知名导演们集体遭遇滑铁卢。
自从第三天西克森的电影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之后,紧接着,多名国际导演接连失手。
虽然说文艺创作是根植于主观思维的艺术,稍有不慎就会拿捏不好度,偏到太平洋去,但,大导们集体式的扑街还是颇为少见。
对于法国导演西克森的剧,观众们尚且还能坚持到最后,但其余几名导演的电影,不少观众观影中途就开始发起了呆。
对于这一现象,国外电影媒体相当疑惑,甚至在对一位名导采访时,好奇地问出了“你们几位都是约好的吗”这样的扎心之语。
与名导们集体失手不同,年轻导演中反倒是表现得让人颇为惊喜。
除了岑诀之外,还有两三位小有名气的年轻导演在首映时打响了名气。
其中,又以岑诀的势头最为高涨。
到了首映后几天,《预知未来的人》在电影节的热度,就连身处国内的观众都有所耳闻。
为了满足国内观众更深层次的需求,国内一位专程直播戛纳的留学生博主做了一个专题。
在专题中,博主从新闻报道、业界关注、观众感受等几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戛纳所有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得出的结论叫做“老将隐退,黑马腾空”。
这一匹最能跑的黑马,自然是《预知未来的男人》。
从博主的转载中,国内观众感受到了国外媒体的热情——法国当地对于这部电影的报道,几乎是吹嘘式的。
法国人浪漫热情,加上天生的夸张性格,恨不得将这部电影吹到天上去。
为了表达对于岑诀的喜爱,他们甚至将“小王子”的梗拿出来重提,恨不得称岑诀是他们身处远方的儿子。
法国人的逻辑相当直接:既然《小王子》是我国作品,岑诀的昵称也叫小王子,为什么岑诀不能是我国人。
华国媒体:就很离谱。
除了国外媒体上的热度之外,国外影评人对于这部电影也多有赞誉。
因为首映时的口碑与不断加场,在别的国家报道戛纳时,都会专门提一提这部电影。
各国的留学生身在国外,看到报道时,都忍不住生出了浓烈的自豪感。
“华国电影,最好的电影。”
“冲冲冲,希望岑导能拿奖。”
一个原本是业内人关注的电影节,却因为一部热门的华语电影,成为了此刻国内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专题下,一个评论说出了众人的感想:
“从来没有一个电影节能让人这般牵肠挂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同胞正在努力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六月,戛纳。
岑诀团队的所有成员——除了岑诀之外,几乎都快忙疯了。
国内媒体隔得远,看到的也都是许多事情尘埃落定后的结果。
在电影大受欢迎的背后,凝聚着许多工作人员不懈的努力。
与法国媒体沟通、宣传,给电影造势,与电影节主办单位争取权利……
其中哪一项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光是忙这些事情,就足够所有人耗费所有精力。
为了这次电影节,周导本人带着他往常合作的公关团队亲自飞来了。
所有的公关任务,都由周导的人来协调统筹——
电影在电影节上如何造势、如何宣传、如何满足评委需求,都化成一项一项工作来进行。
除此之外,周导本人更是亲自出马,四处找人拜访。
以他的资历,不光是主办方的一些成员,就连评审员中也有他打过交道的熟人。
有了他及其经验丰富的团队存在,《预知未来的人》所造成的七分影响,才被扩展成了十二分。
除了周导这个助力之外,戚雩也没闲着。
这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藩篱,但资本的流通却是没有国界。
他与景元白一同在戛纳谈起了生意。
天寰曾经作为国内最强的影视公司,与国外合作当然不是第一次。
只是这一次,由于岑诀参赛的原因,极光影视在电影市场可谓是动作频频,引起了不少国际资本的注意。
金钱开道,戚雩很快就得到了大玩家所专有的入场券,参加了数次聚会。
在这些聚会中,他甚至比周导还要早地见到了电影节背后的负责人。
“哦,戚,我认识你。巴蒂尔说起过你。”
巴蒂尔是前不久岑诀官宣的品牌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电影节中一个项目的赞助方。
对方之所以将戚雩挂在嘴边,是因为双方在另外的领域达成了合作。
“你能亲自来电影节,我很开心。”
电影节即是艺术也是生意,既然做生意,就需要带来切实利益的大买主到来。
“多谢。”戚雩也露出了一个礼貌微笑,“我和我的爱人都很喜欢这里。”
“……你的爱人?”负责人好奇地问道。
华国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小一些,在负责人眼中,戚雩更像是世家中的年轻掌权人。
没想到,对方已经有了伴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