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出乎意料(2/3)
而卢飏作为一名文科类的硕士生,对于考试时琢磨出题人的意图,则是应试中的重中之重,毕竟前世各种阅读理解、诗文鉴赏什么的不是白做的。
所以前些日子,卢飏在题海战术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研究刘宗周的生平经历,对于祭酒大人的文章偏好多少摸了一些门路。
这便是卢飏作为穿越者的优势,对于如何应付考试,他是有一套完备的应对系统的。
于是在这次考试中,卢飏便恰好摸清了刘宗周的想法,得到了主考大人的青眼。
不过刘宗周不知道的是,在卢飏的文章中,佞臣不光指的如今当朝的浙党、楚党和齐党、晋党之流,其中也有东林党,这帮掌握基层统治权、控制着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便是大明身上最严重的肿瘤。
刘宗周只看到了卢飏文章中的立意高远,却也不清楚究竟有多高,毕竟即使是当世大儒,也会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桎梏。
但卢飏不足的地方也很明显,遣词造句方面距离中原腹地的生员差距也很明显。
卢飏家贫,所读的书不多,也没有名师指点,尽管脑子聪明,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但实事求是的讲,延庆的秀才与山东、河南、川渝等地的秀才差距不小。
刘宗周废寝忘食的批阅,又与那些权贵一番斟酌,终于在三日后,国子监门前张出了新生录取名单。
幸运的是卢飏几人尽皆在榜上,成绩最好的是钱敬忠,其次杨文岳,再次卢飏,最差的便是吴国祯了。
其中卢飏、钱敬忠在中年级的修道堂,杨文岳则在诚心堂,吴国祯分在了低年级的正义堂。
其实卢飏也就受益于文章立意中了刘宗周的下怀,若不然也会落在低年级的正义、广业堂之类的了。
入学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卢飏四人都很高兴,杨文岳和钱敬忠达到了期望值,卢飏则是出乎意料,至于吴国祯则是最高兴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能入学国子监已经是人品大爆发了。
四人看了成绩,吴国祯兴奋之余便意欲请其他三人去甜水巷耍耍,不过在卢飏的强烈建议下,最后换成了教坊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