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25.教育体系须革新(2/4)
“以我之意,不光是诸国海军合演,最好是再增设几所学校,教育东西人才。务必使得诸藩勇锐之士,皆有所学。”忠右卫门走在岛津定义前面。
“诸藩亦有藩校,鹿儿岛聘请了数位法国教官,颇为得力。或许殿下之意是诸藩之藩校更立,才捷之士进入幕府学校就读?”
岛津定义的话多少带着两分试探,虽然忠右卫门的话是临时起意所说,岛津定义没有什么预案可以应对。但是不妨碍他试探忠右卫门的心意,了解话中是否有特殊含义。
“不不不,我意举国一致,设立大中小学校。”忠右卫门多年前就有这个计划。
在全国普及初等小学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初级识字人力。还能够解决超过四万名武士的转业安置问题。
大伙儿应该都能够明白,一个文盲和一个上过五年或者六年小学的人,两个人一道下流水线,上过小学的那个肯定上手更快,操作更加迅捷。
同样的,招募炮灰步兵,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和上了小学的农家子弟相比,肯定是上过小学的更好。上过了学,就意味着能够理解长官们更加丰富的命令,能够了解各种军规章程,学习更加复杂的枪械大炮操作。
不是后世里有说,招募来一帮农民兵,因为都是文盲,甚至不辨左右。为了让他们分清左右,大棍毒打,分布鞋草鞋,来回教育,花了好几个月才让这群文盲兵合格。
同样的情况,换成学生兵呢?不需要多废话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