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明李掌舵人(2/3)
其实米涅子弹本身构造不复杂,制作工艺也说不上多难。明李有关于使用机器的法律因此在整个子弹的制作过程当中还是很容易的。
李存真一直认为自己穿越之后就算是有了许多的发明创造,出了新枪,新炮,也很快会被对手抄袭过去。技术扩散是止不住的。这是规律,没有人能和规律对抗。除非是上帝。
李存真高中时候是个文科生,虽然班主任是物理老师,他被迫学了一些物理,但是终究知道得不多。话说回来,就算是物理学博士也没有用。知识和技术根本就是两回事。后世的高中生都知道内燃机的原理,但是又有几个人懂得制造内燃机的技术。二十一世纪中国汽车业仍然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造不出先进的内燃机。
经验要一点一点的积累,步子要一步一步的走。绝不可能跨越。
所以说,就算李存真懂得汤姆逊和波波沙冲锋枪怎么造,知道古斯塔夫巨炮如何建设,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具有相关技术,他也根本造不出来这些东西。
因为十七世纪的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燃料、材料和冶金等相关技术的成熟跟不上思想的步伐。也就是说,系统性不足。
比如,米涅步枪明李就造不出来。黑尔发明了米涅子弹,现在这个时代叫做“黑尔弹”,但是有了子弹不等于就有了米涅步枪。
十七世纪的时候化学技术和有冶金技术还非常落后,火帽和雷汞还制作不出来,所以,米涅子弹只能通过线膛燧发步枪发射,发火率降低了,威力也弱了不少。
但是终究打得比滑膛枪准,上弹速度也能跟得上要求了。但是,这种火枪毕竟只能叫做“改进版南洋火枪”,无论如何都不是米涅步枪。
这就叫做系统性问题。系统配合不上李存真的设计和思想,所以就算知道怎么造也造不出来。
而能造出来的东西,都是依据十七世纪的技术条件,很快就会出现技术扩散效应。
技术扩散的主要原因在人。特别是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技术都是人掌握的。挖了人就能偷到技术。不要说荷兰、英国面对法国的玻璃制品是这样,英法面对瑞士的镜子是这样,英法面对印度棉布染色技术是这样,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美国面对英国棉纺织技术也还是这样。
“偷人”——只要弄到了懂得技术的人才就等于是得到了技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