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第枯二章 预防内卷化(2/3)
李存真强烈要求使用机器生产,众人都以为他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其实,李存真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内卷化”的发生。
只要坚持机器生产,在社会、政治、经济组织适当的情况之下就很有可能催生工业革命。
李存真对于工业革命的研究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工业革命并不是必然发生的。
有的人认为只要有了珍妮纺纱机、克里斯飞梭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久万事大吉了,工业革命就自然而然地发生。
其实这些都进入了误区。单纯地使用机器和一两件发明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进程,进程需要大规模的发明创造和全社会的努力才可以。
南宋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了蒸汽机了。但是,一直得不到改良和应用。这不仅和南宋丢了产煤区有关,更多的还是因为人多而造成的内卷化。
有的人一直痛心中国没有催生出工业革命来,很多人在怨恨满清甚至蒙元,认为没有他们中国铁定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社会。其实这种想法实在太简单了,思维水平很低级。
不要说资本主义跟工业化根本就不是一个事。就算是一体的,克服不了内卷化也实现不了工业化。
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并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任霸主自有其道理。
正确的问题其实应该问为什么率先进入工业革命行列的英国没有成为如桃花源记般惬意的中国,而不是反过来问才对。
因为,任何一个搞工业革命的国家在最初的那几年都是非常贫苦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论是英国、德国、日本还是苏联,亦或是后世最强大的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在搞工业化最开始的那些年都是灰头土脸的。美国还差点南北分裂。
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反而不如没有搞工业化之前的模样。
男人、女人,乃至孩子,活的不要说不如农民,甚至还不如奴隶。
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尚且能够被珍惜;可工人们则完全是工厂里的一件消耗品,一直被超负荷使用,用坏了就扔,没有人可怜。
乾隆时候英国的马戛尔尼访华描述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贫苦”生活。此时的百姓生活肯定是不如明朝的,但是未必不如英国老百姓。
马戛尔尼其实就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上层绅士。作为英国贵族,他根本就不了解英国底层人民的疾苦。看到中国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就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很差。其实,英国还不如中国呢。
想要搞工业化不仅要下大决心,要丢弃良心,还要有镇压反抗,防止国家分裂的能力才行。
工业化是整体系统,不是单一事件造成的。更不是搞了资本主义就一定会导致工业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