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2/3)
“当年的研究,新中国调动了全国的老中医,贡献出了配方,屠先生带着全国无数的医学相关单位参与了疟疾研究的协作,研究实验这些配方。”
“从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到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全国上下一条心,大协作,努力促进了青蒿素的研究、生产和临床,解决了当时国内外大量的工作没有得到结果的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后来,屠先生在得知获得诺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却诚挚地说,这个奖项是颁发给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这个奖,也该是全国人民的。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郝主任深深一叹,带着对这位他极为尊敬的巾帼前辈的佩服:
“屠先生说的没错。不止是疟疾,当年的中国,继承了旧日的尘垢,其他疾病,与饥饿一起也威胁着新生的共和国。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大协作在各个领域展开。
比如在解决吃饭问题上,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农场、良种场、公社、生产队、大专院校都参与其中,各省成立了科研协作组,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协作网。参与者们奔波四海,辛劳几十年,举国支持,才最终成就了新中国七十年代开始,人民基本温饱的满足。”
从原子.弹、青篙素到中国人民的餐桌等,全国的基础科研人员,全国许多单位全都参与到了其中,以举国之力,才诞生了这些在积贫积弱基础上的科学之花。
郝主任的视线转向听得发愣的众人,他问道:“你们说,这些参与者,包括像韩珍珠这样的气象员,丁计划的农民,朱骏德这样参与选种的年轻学生,像当年帮助屠先生参与寻找配方的中医们,他们辛辛苦苦几十年,却无名无姓,终老田间,而心甘情愿,为的是什么?”
众人回答不出来。
那些围绕着张玉越聚越多,少女张玉却想了想,慢慢道:“他们,不想,过以前的日子。”
郝主任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小玉心里明白啊!”
“疟疾,饥饿,都是穷人的‘穷病’啊!新中国之前,谁会把穷人的病痛放在心上?”
科学的解放史,从来就是人类的解放史。
科学永远是人的科学,它永远伴随着人类的解放。
解放前,朱骏德师兄的父母,他们没有学识吗?他们不想发展中国的化学吗?
但是,他们被逼得只能埋首乡间几十年,蹉跎半生。
而到了新中国,霹雳雷霆,横扫玉宇,大到时移世易,小到清理行业内部的学阀学霸,才有了全国上下的这种积极性。
大多数时候,阻碍科学发展的,并不是科学本身。
郝主任说到这里,却反而怅然起来:
“一九八一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让新中国的大部分能吃饱饭的研究成果。奖状上,除了侯老的名字外,一个‘等’外,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1987年,我国将其中一成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科学奖。本来是以中国农科院和h省农科院为主体来申报,但根据国外的评奖规则,”
说到“国外的评奖规则”几个字,郝主任冷笑一声道:“这些外国人却不懂我国的历史,他们是习惯了他们自己的那一套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规定报奖人不能是一个单位,必须要具体到个人。侯老是这一领域被公认的开拓者,又是1981年特等奖的第一获奖人,于是,这次大奖就再次落到了他的头上。由于联合国科学奖名气较大,使得媒体与公众也就越来越多地只关注他一人。”
说到这里,郝主任话语越发寥寥,却也叹息越重:“到现在年轻人们都不知道当年大协作这个事了,这些是新中国几十年的成就。很多年轻人,却当真以为靠那么几个个人英雄主义就能建设起新中国了。”
“就像,科学发展史,是全国的科研站参与编撰的,最后的署名,却也只有几个名字而已。”
侯老先生说的不错,他只是一个象征。
几十年中,人们渐渐淡忘了祖国的几十年成就从何而来。
想到自己青年时代,郝主任越发叹息,九十年代,他的青年时代,他还是郝研究员时经历的种种艰苦岁月。
他摇了摇头,不再回忆过去。
年轻的资深者们却早已听得目瞪口呆。
陈薇喃喃道:“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珍珠前辈他们,却为什么最终放弃了与‘心愿’融合......”
他们不是来取回自己这些年被默默无闻的辛劳的吗?
郝主任摇摇头:“我倒不认为他们是这样想的。前辈们何曾想过要为自己争名?几十年都默默过去了。”
此时,张玉的手也最终碰到了那些白点。
王勇的腰间的兔子忽然尖叫起来:“不见了!不见了!”
众人急忙回身,却见一直落在最后的张玉整个人都被那些残余的光点淹没了。
众人扑了个空。
张玉不见了。
*
空间微微一晃,张玉再次睁开眼,就看见自己站在一处山崖上,她的特质没有示警,但是她知道,这里大约不是现实空间。
因为前方的山崖边坐着一个人,她是珍珠。
她回身向张玉招招手:“来呀,玉妹。”
张玉犹豫了片刻,还是走了过去,坐在她身边。
此时的珍珠又像之前的那个有些羞怯怯的女孩子了,但又多了一些英气与飞扬的精神。
他们坐在山崖边,身后是一幢房子,外边有一个簇新的百叶箱。
面前则是一片蔚蓝的大海,而此时天色正昏昏,乌云漫天,有闪电在其中,空气湿润,吹来一阵又一阵的海风,椰子树被海风吹得轻轻晃着。
张玉缓缓问:“为什么?”
珍珠笑了,她似乎知道她在问什么,便温和地压了一下张玉的乱飞的头发:“我们当年编科学发展史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啊。我们只是想,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读懂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发展的力量又到底藏在何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