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大秦五百年 > 第151章 如何处置降兵

第151章 如何处置降兵(2/3)

目录

“水工史禄到……”

郎官声音传来,史禄进入麒麟殿。

史禄来到咸阳后,嬴子婴一直没有接见,现在,他仔细打量这个有名的水利专家。

按照专业水平来说,史禄不差于李冰、郑国。

现年四十七岁的史禄,身高只略高于邹离,面相十分普通,看起来身体结实。

史禄行礼后,子婴道:“史卿家修建的‘零渠’,跟都江堰、郑国渠一样,是了不起的水利工事。丞相左长史提议在汉中郡引褒水修建水渠。需耗时多久?需多少人?朕想听听史卿家意见。”

史禄道:“陛下,两年前,赵衍大人曾找过臣,说起引褒水修渠之事。臣认为,此事很有必要,只是大秦男丁不足,才不得不暂缓工事。为此,臣去年到汉中褒水,耗时数月仔细查看,画出具体修筑之法,待陛下决定修渠时,便能立即动工。”

修建水利工程,需要经过实地勘察,了解具体情况,包括河流宽度、深度、水流流速、区域水容量、潮汐水位、季节水位、堤坝高度等等综合情况。

了解情况后才能画出相应的施工图纸。

在这时期,高水平的水工,对于复杂的水利工程,同样要先画出施工图纸。

“臣仔细算过,褒水修渠,工事总和相当于郑国渠九分之一,若有五万人,六七年可完成。若有八万人,四五年可成。”

子婴点点头,对史禄很是认可,不愧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水平很高,还很尽职尽责。

他说道:“史卿家,不用再延缓了,很快便可动工。”

史禄不解道:“大秦本就男丁不足,五国攻秦,又阵亡十万,不知八万人从何而来?”

子婴笑笑道:“史卿家忘了,有八万余降兵,让他们去修工事。”

在降兵没有归顺前,很不适宜让他们去种田,派去搞工程建设,非常合适。

史禄大喜道:“臣会竭尽全力,把修筑水渠之事做好。”

这件事确定下来后,再讨论其它事情。

由于几个月没上朝,要讨论的事情很多。

韩信道:“楚、韩、赵、齐攻秦,早已撕破脸皮。若有机会,可出兵攻伐他国,张良甚是可恶,挑动齐、赵、匈奴一起攻秦。可出兵教训韩国,若有机会,可首先灭韩。”

他喜欢征战沙场、渴望立功,只有战争,才能让他有用武之地。

宗正曾奎道:“陛下,眼下大秦虽男丁不足。然韩国只有一百六十万人,最近一战少了十四万,元气大伤。可趁韩国元气未复,出兵灭之。”

典客苏术附议。

赵佗道:“我军陈兵于韩国边境,杨喜率骑兵入韩地,便是在教训韩国。若真的派大军入韩地,齐国、赵国必定不会坐视不理。楚国虽与三国不和,也有可能出兵捣乱。臣认为,现在还不是灭韩时机。我军已占据入韩地重要据点,只要时机到了,随时可挥兵入韩。”

王元接口道:“在陇西能大败敌军,除了我秦军骁勇善战外,还跟敌军劳师远征、我军在家门口作战有关。若我军深入敌国,情况又会不同。经历过始皇帝灭六国后,六国对我秦国极为警惕,若我秦军欲灭其中一国,其他五国肯定会想到,秦国必定还会再想一统天下,决不会坐等我军逐一灭之。”

“若我军出兵灭韩,各国必定出兵,就算能灭韩,各国必定还会再攻韩地,还得派出重兵守韩地。如此一来,旷日持久。”

臣子们各抒己见,大多数武将都觉得,还不是灭韩时机。

讨论一阵子后,尉缭道:“虽然暂时不宜灭韩,却可再增兵把韩国搅得更乱,让张良更难受。我军有一万五千骑兵跟着回咸阳,可把这些骑兵派出去,把韩国搅得天翻地覆再回来不迟。”

妙计!这的确是妙计!

文官武将们都很赞成。

赵佗道:“根据杨喜派人来报,韩国还有五千骑兵,等我军一万五千骑兵入韩后,可找机会把韩军骑兵灭之。”

骆甲出列道:“臣愿率骑兵入韩。”

子婴给他相应的军令证明,进入韩地后,让杨喜听从骆甲统一指挥。

在大战进行的一年多时间里,骑兵训练继续进行,在三个月前,有新一批七千人的新兵成为合格骑兵,成为骑兵中的一员。

这批新骑兵,目前部署在蓝田大营作为机动兵力。

预计再过三个月后,又会有七千人成为合格骑兵。

原本部署在萧关外的骑兵、步卒,全部已经撤入萧关内。

朝会进行了很长时间,到下午的时候,才把主要事情商议完毕。

“尉缭丞相年事已高,不宜过度操劳,朕决定,设立左丞相一职。”

子婴目光投向陈平,说道:“少府陈平,智谋无双,才德兼备,左丞相一职,由陈平担任。”

对于陈平来说,他相信自身才能,迟早能当上丞相,亦看出皇帝很重视,有意让他接任丞相。

只是此前皇帝未告之,今天听到被任命为左丞相,觉得有些突然。

“谢陛下!”

兴奋中的陈平,跪下谢恩。

子婴继续道:“陈平升任丞相,少府一职空缺,由丞相右长史卢德升任。”

“谢陛下!”

卢德兴奋激动,跪下谢恩。

此外,赵衍升任丞相右长史。

尉羽升任丞相左长史,仍然兼管兵器制作。

晚膳时间到了,内侍在麒麟殿摆下桌子,端上饭菜。

饭都是大米饭,枸酱是多数人喜欢的佐料,必不可少。

皇帝和臣子们吃着同样的菜。

饭菜的量刚刚好,不铺张浪费。

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尉缭。

尉缭没牙齿了,他所吃的,由御厨专门烹煮。

吃过饭后,子婴让陈平留下。

众臣退去,子婴走下阶梯,走到陈平面前。

“八万降兵,有劳丞相费心了。对于如何处理降兵,朕也有一些对策。”

子婴具体说着。

比如,对于降兵日常管理,不要只依赖于秦兵或吏员,还可从降兵中挑选出真心归顺的人成为卧底,从他们身上了解降兵最真实想法。

比如降兵们对秦国是否有怨气,是否思念家乡家人,暗中观察是否有人有不轨之心。

可给卧底安排任务,在平常时不觉意间透露出一些我方想让韩兵知道的消息。

比如,原本所在国家将其定为罪人、家人受到牵连、

比如媳妇改嫁等等。

无论是否真的是这样,都要让降兵相信、认为这是实情。

嬴子婴想出来的这些,是参照了近代、现代中的间谍卧底活动,以及思想改造、政治工作,再结合这时现实情况。

陈平听后,对眼前年轻英俊的皇帝更为佩服。

“陛下计策很好,照此方法来办,让降兵归顺就更有把握!”

接下来,陈平说出具体工作实施方法,会专门成立一个部门管理降兵,如果以后还有更多的降兵,再把部门扩大。

不久后,东边和西边两批降兵,都会被押送到汉中郡褒水一带。

那边会提前搭建好居住的营地,会有驻军实行军事化管理。

讨论完这方面问题后,陈平再说道:“陛下,增派骑兵深入韩地,不仅可扰乱韩地、疲韩、弱韩,还可借此打击张良。我们在韩国探子,已鼓动对张良不满之人,对张良发难。若我军能在韩地打击韩军,张良处境会更加不利。即使如此,张良大权在握,仍然还不足以把他扳倒,只是重重削弱张良在皇帝、大臣、百姓中的威望。要彻底除掉张良,以后还得再有其他法子。”

张良这个敌人,的确够顽固。

第二天,骆甲带着一万五千骑兵启程往东。

赵佗也一起出发,他要管理函谷关一带的士卒,要把降兵押送回秦地,还要尽可能把在边境的那些韩兵干掉。

——————————

韩国,新郑,司寇府。

有一批人聚集在书房,都是对张良不满的人。

有丁勉、刘维、陈召等人。

除了司寇丁勉外,还有一名韩国重臣,是官职为司士的高凌。

司士掌纠察百官,地位相当于秦国的九卿。

丁勉道:“张良不仅没让韩国强大,反而让韩国损失惨重,乃是罪人,此乃扳倒张良良机。”

高凌道:“后日上朝,由我启奏弹劾张良。”

丁勉道:“明日我再入宫见陛下,跟陛下通气。”

陈召道:“韩国未来,我们的前程,要仰仗两位大人了。”

刘维道:“张良不除,我们就没出头之日。”

这两个贵族,是受到秦国探子鼓动,把高凌请来这里,跟丁勉一起密谋。

——————————

皇宫,书房,韩成寝食难安,时而坐下,时而来回踱步。

在函谷关对面的韩军,原本有九万,攻城累计折损三万余人,后来又被赵佗杀了近四万,营寨三千士兵投降。

暴秦那边的消息传来,杀敌五十余万,韩成已基本相信了。

最新接到报告,匈奴人重新打通了前往南边的通道,从道路上前进,在折向陇西郡西边的地方,有秦军驻守。

许久没有消息,西路军粮草早就耗尽了,惨败那是必然的。

韩国本来人就少,一下子折损了十四万男人,这个损失太大了。

韩成的心在滴血,本来他就对灭秦满怀希望,万一不能灭秦,在戚宗率军归来前向其发密诏,让其将兵符交给皇帝,从而掌握兵权。

可结果是,此战不仅不能灭秦,反而导致韩军全军覆灭,这是韩成难以承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