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
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
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
‘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
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
儿便叫《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
“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如何?”道人笑道:“你就请解。”
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
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
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
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
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
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
罢”,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当
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知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
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只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
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帮着父亲用
度。那封肃虽然每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这日那甄家的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
太爷到任了!”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过去,俄而大轿
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那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儿好面
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至晚间正待
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
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且听下回分解。
-----------------------Page6-----------------------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却说封肃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
来。”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
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
既是你的女婿,就带了你去面禀太爷便了。”大家把封肃推拥而去,封家各
各惊慌,不知何事。至二更时分,封肃方回来,众人忙问端的。——“原来
新任太爷姓贾名化,本湖州人氏,曾与女婿旧交,因在我家门首看见娇杏丫
头买线,只说女婿移住此间,所以来传。我将缘故回明,那太爷感伤叹息了
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待我差人去,务必
找寻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又送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觉感伤。
一夜无话。
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一封
密书与封肃,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得眉开眼笑,巴不得
去奉承太爷,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当夜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衙内去
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言,又封百金赠与封肃,又送甄家娘子许多礼物,令其
且自过活,以待访寻女儿下落。却说娇杏那丫头便是当年回顾雨村的,因偶
然一看便弄出这段奇缘,也是意想不到之事。谁知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
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雨村嫡配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作
正室夫人。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
他于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
升了本县太爷。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
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徇
庇蠹役、交结乡绅之事,龙颜大怒,即命革职。部文一到,本府各官无不喜
悦。那雨村虽十分惭恨,面上却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了公
事,将历年所积的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了,却自己担风袖
月,游览天下胜迹。
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
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
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
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
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只可惜
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
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
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ru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
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且说贾雨村在旅店偶感风寒,愈后又因盘费不继,正欲得一个居停之所
以为息肩之地。偶遇两个旧友认得新盐政,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遂
将雨村荐进衙门去。这女学生年纪幼小,身体又弱,工课不限多寡,其馀不
过两个伴读丫鬟,故雨村十分省力,正好养病。看看又是一载有馀,不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