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豪情万丈(3/4)
赵构知道汪若海是个极慎重的人,既然是机密事宜,肯定不能站在军器监门口说,便指了指龙撵:“上去说。”
“不敢不敢。”汪若海连连推辞,似是有些惶恐。
在汪若海的记忆中,历史上被皇帝邀上龙撵的臣子虽然不少,代表着无上的恩宠和荣耀,但通常,都没有好下场,因而,他本能地有些抗拒。
赵构当了这么久的皇帝,多少已经有了几分做皇帝的觉悟和心得,稍一琢磨,就大体上知道了汪若海的心思,只好无趣地摇摇头:“好吧,那就去文德殿。”
在这个时代,皇权至上的观念几乎融入了每一个人的血液。汪若海并不是个例,他不可能也没必要刻意去针对这个问题作出什么改变。
靖康之耻这个历史事件已经彻底改变了结果,金国溃败、大宋崛起,现在更是开启了华夏复兴的新局面,并且已经迈出了扎实而稳健的第一步。
金国因为连连作战失败,人心浮动,汪若海花费了不少心思收买了一些朝廷官员收集各种信息,倒是颇有收获。
赵构一路上琢磨的这些心思,汪若海自然不知道,只是按照正常程序汇报最新的信息:“吴玠那一路已经率先到了黄龙府,黄龙府城防坚固,守兵众多,守将乃是当今金国完颜晟的叔父完颜谩都诃。
此人因与完颜斜也不合,又不受完颜晟待见,被打发到黄龙府担任城防将军之职。
吴玠到了黄龙府,安营扎寨,全军修整,这个完颜谩都诃私下派心腹与吴玠接触,有意献城投降,也提了条件:我朝支持他担任金国国主,接受我朝封禅,作为我朝附庸,保留常备军队一万人,”他顿了一顿,似是等赵构消化信息,才接着说道:“而且,他要求与我朝忠勇军享受同等军备待遇,可以出钱购置武器装备,以弹压其他派系势力。”
说完,他便看着赵构,等他表态。这个条件涉及国朝大计,吴玠不敢擅自做主,他同样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