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中秋佳节(2/3)
按照宋时惯例,每年中秋,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神。
所以,赵构此时,正在升平楼宴请众位京官。
升平楼和集英殿都是皇帝宴请大臣的地方,但集英殿多用于平时给有功或者表现突出的大臣赐宴,中秋、上元节等节日摆宴,就是升平楼了。
虽然宫内的太监、宫女处于历史最低标准,有点儿忙乱,又多了不少开支,但这钱不能省,国库虽然不算多充实,请几百官员吃顿饭也花不了多少钱。
同时,赵构还要借这个机会推行公务用餐标准,所以,他已经提前给御膳房那边定好了菜单。
按赵构拟定的公务餐标准:每人不得超过二两银子,超过了不给报销。这样的话,一桌十个人,也不过才二十两银子,菜品比之富有人家一顿饭动辄花费几百、上千两银子真可谓是清汤寡水了。
赵构平日的生活有多节俭,李纲、户部尚书张悫等人都知道,所以,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官家每顿饭,四菜一汤,从不允许超过二两银子!太上皇、皇太后、皇后等人,皆是如此!
与之相反的,官家对于大臣或者有功之人的奖赏,却从不吝啬。
比如:各级官员的俸禄提高了一半!军中战功的奖励提高了一倍!为国捐躯的将士,抚恤金提高了两倍!军器监的工匠一旦立功,按武官品阶晋级之外,还有奖金,白银一百两起步!
事实上,
张悫给赵构算过,按照目前的国库收入水平计算,一年收入应该能有白银一亿两左右,但除掉军费开支、官府公务开支、奖励和抚恤、各种惠民政策等开支,所剩无几。
这几个月又是打仗,又是奖励和抚恤,加上惠民政策初行,正是花钱如流水的时候,若不是此前从金兵手中夺回那么多金银财物,还真是难以支撑。
开源才刚刚开始,只有充分的节流才能暂时缓解经济压力。
“诸位卿家,”赵构举杯对明月,用稍显深沉的声音说道:“时值中秋佳节,我军将士,还在披甲执戈,守卫边关,正是他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才有大后方的安定平和。举杯邀明月,遥敬戍边人,朕与诸位卿家共饮此杯,为我军将士祈福,祝他们一切安好!”
一众大臣哪敢有二话?俱都一饮而尽杯中酒。
“自宣和七年至今,我朝屡受金人欺凌,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正值国家困难之际,望诸卿以国事为重,勤俭奉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朕与诸卿共勉!“
赵构举起酒杯,一仰脖子,一杯酒下肚。
在座的都是男人,不需要太多言语,一切尽在酒中。
说实话,除了一些经常与赵构接触的官员之外,多数官员在他面前还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根本放不开,以至于两杯酒下肚,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赵构明显地感觉到了不妥,同庆同庆,这么沉闷,貌似不太合适,于是,主动笑着说道:“中秋佳节,既有酒,岂能无诗?诸卿俱是高才,不妨吟诗作赋,以抒胸怀。”
说着,他四下打量了一番,见众臣皆露沉思之色,似乎有些意动,只是欠缺了一点勇气,便笑道:“朕先赋一首,以享诸卿,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