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严凯的误会与烦恼(2/3)
“既然同志们都说了这么多,我也讲几句吧。”汪晓晴见除了严凯之外,在座的营职以上的干部都做了检讨,这让汪晓晴感到十分的意外,同时也感到些许内疚。于是,她清了清嗓子,开口讲话了,“本来,这次会议不是讨论这个纪律方面的问题的,没有意料到大家都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且都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这说明了同志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值得我好好学习。但是,无论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我们的目的是在于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缺点,促进我们不断地进步。所以,我觉得杨威同志自己提请处理的请求,我先表态,完全不必要。其他的同志更是如此。”
“我的话讲完了,下面就请严凯同志讲话。”汪晓晴的态度很明确,她认不要再纠缠着过去的问题,只要吸取教训就行了。
“这个,我本来是不准备发言的。既然汪政委都开口了,我也只好遵命讲几句吧。”严凯有些意外地看着大家说道。
他是没想到汪晓晴既然硬要将自己扯进来,目的很清楚,就是想让自己表个态,宽慰一下在座的人。说实话,他还真像汪晓晴所讲的那样,有时就是个小孩子的脾气,这事他早就忘到哪去了自己都不知道。尽管杨威当成这么严重的问题而提出,他仍有些不以为然,这同志之间有时有不同意见这也很正常啊,吵吵闹闹争几句,何必弄得这么一本正经的呢?
“要说到这件事,倒是要怪我当时没有向大家说清楚,当时我也耍了个小性子,有点生大家的气,呵呵……”严凯不想在这个问题过多纠缠,于是就简单地说了一句。
“不行。严凯同志,我们是多年的老同志了,有什么问题,你一定要替我捋清楚,那怕你再骂我几句也行。”杨威倒是委诚恳地要严凯指出他的原因。
就杨威那韧性劲儿,严凯如果不有所表示,那还没完呢。于是他只好将当时的情况介绍一遍。
“当时。我想到立刻退出莱沅县城,主要是考虑到三个方面。第一是不能打破上级的布局,这一点,你们可能都没有考虑过。每一个时期的暂时平衡,其实都是由敌我双方的一种默契,尽管都没有明确的表现,但事实上是存在的,除非是有一方发生了重大的战略变化。所以,双方都对下面的部队行动有严格的约制,不经允许,基层部队是不能自行其事的;第二是防止被小鬼子给缠住了,说老实话,别说是现在我们八路军守不住一座城市,就是近一个时期内都做不到。这个教训,你们在清风堡一仗就已经体验过了,两军真正摆开来打,我们要承认暂时还战胜不了小鬼子。因此,要和小鬼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三是我们缴获了太多的物资,如果我们守着城或者是被小鬼子缠上了,那么,这批缴获就很可能又失去了。那么,我就得不偿失了。”
原来如此。当时反对撤出县城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所有的干部战士都包括在里面了,尽管各自的认识不相同。而杨威则是从政治上的影响层面去考虑,目的是想从夺取一座县城的影响,来打破小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各界增强抗战信念。但他只是片面地考虑问题,而不能像严凯这样从全面的高度来分析可行性。
“既然今天话说到这了,我在这里再强调一次战场纪律的问题。我们三大纪律的头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就是要求,战场上只能有一个声音。也就是说,将军可以有多个,但元帅只能有一个,一切都要服从元帅的军令行事,不管你有多大的理由都不得拒绝执行元帅的命令,更不能阻碍命令的执行。这次,杨威同志就犯了这个大忌,一直在和我争辩,耽搁了不少富贵的时间。尽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造成全军覆没的可能。听说你们就是耽搁到小鬼子赶到,才仓促撤离,结果把你们负责运回的布匹给丢了。这就是一个教训,提醒大家以后不要违反这一条了。否则,到时我有可能就会执行战场纪律了。”严凯是以少有的严肃说出这些话的,让在座的都感觉到了一股冷凛的萧杀气息,心神不由的一凛。
“好了。这个问题就讨论到这为止了,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主持会议的汪晓晴觉得已经达到对这个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便及时将会议的议题转入到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的主题上来了。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这回是轮到严凯来为押送贵重物资发愁了。
提起这事,还得从莱沅dú • lì团这个会议后不到一个星期的这天说起。
这天,师部就给严凯和汪晓晴发出了一个绝密命令,就是要他们将这次从东亚莱沅洋行里的缴获,全部押送到师部,然后这由师部负责送到总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