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谁冤?(3/4)
王世贞身边的人,是他哥哥王世懋,说道:“严嵩以我父与鞑子作战不利,导致通州仓被焚,损失粮食百万石之众。下令论死。这-----”
周梦臣听了,说道:“岂有此事?”
周梦臣对通州之战的内情,也算是了解的。的确火烧通州仓,是王抒做的。但是当时有不得已。再加上王抒临危受命,没有一兵一卒,到通州主持大局。能将局面弄成这个样子,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严嵩用这个罪名论死,实在有些过分了。
周梦臣说道:“难道就没有找找门路,找找徐阁老?”
王抒是太仓人,徐阶是松江人,相距不远,算是乡党,这算是天然一脉。
王世贞说道:“严嵩狗贼,假借天威,根本来不及,从下狱到论死,不过数日,而陛下也少见外人。甚至徐阁老也说,陛下深恨此战之败,对败军之将深恶痛绝,如翁万达等人,真误国之人。陛下更是深恨之。所以这名单,根本没有细看。就勾决了。”
周梦臣立即明白,这是严嵩与徐阶斗争的另外一个场面。
周梦臣因得到了皇帝格外赏识,暂时从严嵩与徐阶的主战场退了出来,严嵩知道这个时候以周梦臣为突破点,事倍功半。不过,这并不代表徐阶与严嵩之间的斗争就结束了。
恰恰相反。
周梦臣在御前为曾铣翻案的莽撞,让徐阶很清楚,严嵩暂时不可能倒。而严嵩自然也将周梦臣的作为,看做是徐阶的指使,岂能不还以颜色。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俺答入寇帮了徐阶大忙,俺答入寇是严嵩在军事信用上的破产,今后严嵩对军事上的话语权大大降低。是严嵩一路溃败,而徐阶一路雄起的时段。
严嵩急于证明。他还当权。要止住这种溃败的局势。于是借着俺答入寇善后一事,将多位与徐阶亲近的将领或者文官下狱。而且严嵩用了翁万达这个重量级人物陪绑。
即便是在皇帝严嵩也是有话说的。毕竟不对败军之将,明正典刑。如何激励士气。而在俺答攻势之下,几乎所有的守将打得都不怎么好。王抒通州之战,如果被严嵩硬说是败仗,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全靠一张嘴的事情,就看严嵩与徐阶谁对嘉靖的了解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