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筹备军器监(2/4)
其实,对于这一次的战报,夏言也是很吃惊的。
以夏言的地位,自然是知道大同上下对鞑子入侵的判断,他也是很信任周尚文的,坚信周尚文一定能却敌的。只要周尚文能将鞑子赶出大同,就是大功一件。毕竟,而今大明边军的战斗力,也不宜有更高的要求。
周尚文与周梦臣之间的渊源,夏言也是明白的。让周尚文在战功之上,为周梦臣添上一笔,自然是很容易的。
只是夏言万万没有想到,他这边还没有要求的。毕竟京师对于大同战场上的消息是滞后,而今刚刚明白茨林堡之战的始末,对于周尚文与鞑子对峙结果如何,还不是太清楚的。
所以,战事未定,夏言不愿意对将领多做干预。
毕竟,一个朴实的道理,夏言还是明白的。在战场之上,想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场外因素越少的将领,就越容易赢。不管对周尚文,还是对曾铣,还是对朱纨。他都是这样,尽量让听他们不用去想战场之外的事情,这些事情放到战后再说。
周尚文报上来的首功之臣,自然是战死的三名将领,而后是周梦臣,再后才是周君佐。
周梦臣功劳还在周君佐之前,一来是周尚文对自己儿子的压制。不管周君佐做了多少努力,他依旧是周尚文的儿子。前三名将领已经战死了。而周君佐放在之后,就这一战的首功之臣。
这样安置,对军心不好。
是的,很多人都明白,周君佐的功劳是实打实的,他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首功之臣之中,第四个战死的将领。
但是那又如何?
周君佐如果是此战首功,很多将士们难免觉得周尚文宠爱儿子,对他不公。
至于给周梦臣就没有这个风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