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难倒 炼铁 学堂(3/3)
这些账号为了以后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决定从信任他们的军户当中,招收一部分子弟,成为他们这些商号的员工。
这就意味着原本需要出去讨生活的军户子弟,不但有了一个基本的保障,还有了一个锦绣的前程。
正让他们感觉有些奇怪,为什么天上总是掉馅饼呢?
但旋即他们就明白过来,这几十斤肉交的那些不靠谱的工坊里也是交,交到这些商号里,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吗?
由此,各个卫所里都开始有人到商号里去报名,而这些本就受皇帝朱厚照同一控制的商号,则打着联合起来的名义成立了一所学堂。
这是卢姑娘和老皇帝一直在期盼的学堂,但却因为朱厚照的一再拖延,而没有顺利成章地设立在北京,反而出现在了这杭州。
而且这所学堂,奉行的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路线。
他们主要培养纺织工、烧窑的、修船造船的木匠,还有铁匠。
这其中,烧窑的是重点学科,而且分的还挺细,除了陶瓷之外,炼铁炼铜也都是他们的项目,甚至在外勘探矿床之类的活计,他们也是要学习的。
而且这所学校的文化教育内容也很要紧。
除了皇帝视如生命的会计学之外,语言学也被加入到了晚上的课程当中。
朝鲜话,倭国话,女真话,南边的越南话,甚至听都没听过的大食话,学校都有可能要求学生们去学习一两句。
当然,四书五经的内容,作为挂羊头卖狗肉当中的羊头,在这所学堂当中也是教授的。
要不然,当地学政恐怕是要炸毛的,而且也不方便瞒过天下穿越者。
不过,四书五经和书画之流虽然有唐寅这样的高手,以及他聘请来的那些宗师坐镇,但其实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
就连播发给他们的经费也是少的可怜——皇帝的钱大部分都要采购新的船只木料和商品,当然挤不出太多钱来给他们用。
要不是兵部不知从哪克扣来的一些钱粮,支援他们来修建所谓的炼铁高炉,恐怕,这个血糖都无法顺利的建立起来。
因此,地方上的某些官员们很快就得到消息说,这做学堂背后是兵部在撑腰,实际上是在为兵部培养将才。
如此以来,他们自然不会在教学内容上横加指责。
甚至平时巡视的时候都不会关注这里。
有趣的是,这也因此为这所学堂带来了一个具有兵部特色的称呼。
“关帝庙学堂?怎么想起来用这个称呼?”
皇帝有些不解的看着面前的几个穿越者,他们是那所学堂的主要筹划人。
“学堂用的那块地,是关帝庙附近的一块官田。虽然没花钱,但杭州府的几位官员希望……把名字取得接地气一点。”
“为什么?难道不能……志趣高雅一些?”
“当然可以,但,那毕竟是给军户子弟的学堂,虽然平常百姓的人家也会去……可那些官老爷们显然希望……”
“行了,我知道了,有所区分是吧?行行行,十几年之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飞黄腾达的时候,希望他们也不要忘记,他们不是其中的一份子。”
朱厚照冷哼一声,充满鄙夷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