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老狐狸 基金与股份 纪念碑(1/3)
从骆淑华那里,太子已经知道,穿越者的学堂,从低到高可以分成好几个阶段。
而每一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科目。
学生因为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当中,会对自己以后需要惊艳的科目进行选择。
因此,不同阶段的学堂,对于科目的分类,又有着逐渐走向细致入微的要求。
不过眼下,从大明朝最需要的人才来看他们需要成立的学堂,大致应该是解决有无问题的职业学校。
这些学校首先有:负责算账的会计、负责造船的木匠和其他工人、负责武装保卫的新式军队、负责冶炼探矿的相关人员、以及其他所有能够用得上的工匠和培养工匠的师傅。
其实这些职业在大明朝都有。
只是他们并不会创业者的手段而已。
因此明朝政府同时也在考虑,分批次的对这些从业人员的手段进行升级。
不过因为他们年龄普遍偏大,甚至有一些还是从业很久的老油子,因此可塑性较低,所以穿越者们普遍对年轻的学生更感兴趣。
只可惜,很多事情并不是他们这群阶下囚能够决定的。
事情之所以会出现变故,主要还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皇帝父子二人促膝长谈之后,太子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穿越者的学问普遍还是华而不实,就连穿越者本身也有很多人认同这一点。
所以他们才会认为目前更适合大明的是职业学校,而并非皇帝早有耳闻的所谓大学。
对此皇帝也是认同的,但他极端反感儿子反对建立学堂这件事情。
因此跑去和自己的首首辅大臣李东阳商议。
然而吊诡的事情就出现在这里。
李东阳身体不好,两三年之前就开始接连上诉,要求正式退休回家。
但皇帝明知道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怎敢轻易放走这位肱骨重臣。
他还想着要把儿子托付给他呢。
但没想到的是这两个王八蛋竟然还没等自己死,就已经勾结在一起了,李东阳也同意太子的意见,坚决反对贸然兴建学堂。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上一次突如其来的被卷进那次评判fēng • bō之后,实在是受到了太多的惊吓。
由此他决心好好的研究一下创业者的相关学问。
刚好皇帝对于这些重臣们也稍微放开了一些限制,允许他们获取这方面已经被朝廷掌握的一些秘密。
但李东阳不是别人,他的阅历并不是朱佑樘能比的。
因此,他清晰地意识到穿越者们在造物上面的优势,并不需要一个皇帝所描述的学校就能够传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工匠们之间更是如此。
这样他们汇聚起来进行培训,会打破他们原有的传统文化。
虽然穿越者们也给出了所谓岗位专利制度、竞业限制协议等等五花八门,连李东阳都有些弄不明白的小方案。
但这位当朝首辅还是决定,应该让穿越者们先进行手艺的优化,等出成绩了再退而广之。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官僚的思想。
保守的保险策略。
但却意外的赢得了某位少壮派的支持。
这个少壮派不是别人,正是时年15岁的太子殿下。
皇帝对这件事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无言再见卢姑娘。
不过卢姑娘倒是好不容易大度了一回,他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大问题。
因为大方向现在是确定下来的。无论皇帝、太子还是李东阳,都认为应该重用穿越者的才能。
只是他们想到的压榨手段不一样罢了。
少状态和老狐狸在这方面能够达成妥协一致,其实对于熟稔政治的人来说,是不应该有所怀疑的,当然卢姑娘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但包括王云的父亲王华在内,都深深的看透了这一点。
少状态对付外敌。和老狐狸对付外敌,是一样的刻薄而谨慎。
只有心宽体胖的某些人,才可能会忽略到这一点。
不过皇帝的好心态,到这里也已经接近极限了。
没过多久,这家伙就干脆进入装死流程,通过太监等各种渠道向他的臣子们散播谣言,说自己病的很重。
就连李东阳都已经收到了皇帝给他下达的秘制,声言准备让他作为福政大臣,辅佐太子登基。
李东阳与皇帝君臣相得数十年,突然得到皇帝病重的消息,竟然悲痛欲绝,险些自己也病倒了。
于是两个病秧子同时罢工的大明朝廷,迎来了一位崭新人物的折腾。
这个人就是太子殿下。
虽然她没有因为父皇的病种而去监国。
但他派出的锦衣卫,可是将朝廷各衙门名下的作坊,全都晃悠了个遍。
厦门那群工匠还以为锦衣卫是来抓他们的呢。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锦衣卫弄了一群更厉害的工匠,准备对他们设施进行改造。
这让他们喜不自胜,那些落后的东西他们用的都快腻了。
不过好景不长,也不知哪个混蛋带着另外一群人来这里转悠了几圈,在翻阅了一下物料账本之后,真的有五六十个人被抓了进去。
后来人们才知道,因为翻修的事情传出之后,很多人忙着招揽这份活计,也好捞些油水,因此惹怒了太子,这才让那群新来的高手前来查账。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在这件事上伸手了。
穿越者的秘密也得以继续维持更长的时间。
而太子殿下正在压榨这份维持,能够带给他的所有好处。
其中最鲜鲜的一条就是他在穿越者面前装起了好人。
可能没有人告诉创业者,正是太子殿下阻挠了,他们最有可能获得自由的一条路,也就是成为新式学堂的老师。
现在的他们,只能继续带着沉重的镣铐,行走在各大作坊里,提出一些改造建议。
很快,各种建议就被汇总到。太子面前,不过太子是看不懂的,他干脆交给查账的那批人,让他们按照已经掌握的物价做一份成本预估出来。
这个点子也是骆淑华想到的。
虽然她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她参与制定的那份计划,也不完全都是他一个人的构想。
她只是拿捏了个大纲而已,很多细节都是专业人员填充的。
因此,太子可以从她那里了解到萧蔷整个计划的各种细节。
这只是一个小小手段而已。
预估很快做出来了。
由于技术派的那帮人,执意要把高炉炼铁弄出来,因此花销可能不在少数。
这让太子有些郁闷。
不过他很快又想了一个办法。
穿越者经常讲: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么既然缺钱是创业者没弄出来的困难。
就干脆让他们想办法,找些弄钱的路子来。
对于穿越致富这条路线,在场的时间旅行者当然都有着极高的发言权。
他们的前辈,曾经在文学作品当中,为他们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足迹。
烧玻璃、做香皂、高度酒。这些都是穿越者初期致富的法宝。
因此一连串的主意出现在严嵩面前,
对于此岩松显然是始料不及的,他甚至没有准备好足够的笔墨纸张去记录这些主意。
但后来他还是在创业者的指点之下,耐着性子,将这些主意分门别类,准备让太子殿下好好的夸奖一番他。
太子殿下确实很想夸一下他,因为这些主意只需要小规模的投入,就可以得到巨额的利润。
然而,烟囱的主要竞争对手,或者说他暗自认为是自己竞争对手的王云,却为太子殿下带来了另外一个好主意。
这个主意,连小规模的投入都不用。
他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与商人们合股?”
股份制度至少也是在宋代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虽然当时并不叫这个名字。
因此太子殿下对这种想法并不陌生。
只是,明朝的官营手工业或者其他作坊,是否常与私营业主们经常合作,就连他这个太子殿下也没有留意过。
他不知道这样做行不行得通。
朝廷的大臣们又是否会说些闲话?
但他听说,只要稍稍放些风出去,说朝廷准备开展海外贸易,只是这海外贸易是需要牌照的。
然后再说太子殿下已经获得了牌照,不但可以做实海外贸易的相关政策,还可以让那些想要投机倒把的商人有个明确的目标。
明确目标这件事是很重要的。
太子似乎已经看到了商人们趋之若鹜的样子。
当然,堂堂储君,与民争利,这原本是不合适的。
可是就连皇帝也已经同意了穿越者们的想法,准备以官营资本为榜样,指导私营资本对海外扩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