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悲惨的记忆(2/3)
起初,小两口儿子还算是过得幸福,几年后,有了他们自己的儿子。建宁公主本想着就这样过着自己平静的日子,却不想朝廷里传出要撤藩的消息,然后又听到藩王们要起兵造反的谣传。
撤藩,对于公主这个家肯定有影响,镇守一方的藩王,肯定有他一定的权力和利益。撤藩,作为藩王的家属,能不受影响吗。
而造反,更让这个藩王的家不知道前途如何。特别像公主这样夹在皇帝与造反两边都是自己亲人的人来说,更不知自己该如何处理。
这时,公主才感觉到,她的婚姻,也许从一开始都报着某种‘目的’,或许她的婚姻,本就是两家相互平衡的一个砝码。皇帝利用她们的婚姻,来牵制重兵在握的藩王,而藩王则利用他们的婚姻来削弱皇帝对他们造反的防备。
可是,这件事,还是发生了。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在朝廷一再强调要削藩的情况下,联合另外两家藩王,终于举起了造反的旗帜。
而皇帝也不示弱,在得到平西王吴三桂终于反了之后,他留在京城的‘人质’——自己的儿子吴应熊就成了替罪羊。三天之内,康熙皇帝下令擒杀了吴三桂留在京城所有的家人。当然,建宁公主以皇家血脉的关系被免于死罪,但同样被囚禁起来。
这一刻,建宁公主恨透了康熙皇帝,同时也恨透的吴氏一家。夹在这两股势力之间的她,葬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赔上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自己也失去了自由。
她想不通,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大清待对他不薄,他为什么还要反清;同时,她也想不通,康熙明知道吴三桂有反心,为什么还要把她——一个皇族的弱女子往火坑里推。
建宁公主从此断绝了与吴氏家族的一切念想,同时,也对康熙充满了仇恨。所以,她选择了‘出家’,成了现在的‘了却’道姑。
她也曾想过要杀死康熙,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报仇。可是,长在深宫的她,知道她不可能杀得了当今皇上,甚至她连进入皇宫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皇帝身边处处设防。
这么多年,她没有去询问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埋葬在哪里,一方面,她真没有什么可靠消息;另一方面,既然已经‘了却’了一切,她不想再卷入这两股势力的拼杀之中。
今天,她再一次看到老管家吴福,听到了关于自己丈夫和儿子的消息,不得不又重新勾起了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内心的思念。再加上,现在的她,虽然还是被囚禁的当中,但作为皇帝的康熙对她这个‘姑姑’也放松了不少。公主对于康熙皇帝的恨也相对减少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