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颁发度牒 争抢空额(2/4)
凡查出没有度牒私自剃度的僧人,一律拘押审验发边外充军永不诏赦。
度牒每三年发放一次。
全国各地寺庙的僧人,需经当地官府核准,持官衙文书来京,通过考试合格后方能领取度牒。
整得当和尚像现在考公务员似的。
那为什么当和尚还会如此吃香呢?
因为但凡持有度牒的和尚,官府例免丁银夫役。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什么人,一入寺庙便有人供养,又免了夫役税赋之苦,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不但天下流民,就是寻常百姓人家,也莫不想人上托人保上托保钻路子挤进緇衣羽流之中。
只要能弄得一张度牒,就相当于拥有一个铁饭碗,于暮鼓晨钟之中过那种不耕不稼风雨无欺的清闲生活。
然而,度牒数量有限,起初每次发放以一千人为宜。居宫道士,比照僧人办法管理,只是数额更少。
总而言之,度牒堪称奇货可居。
洪武皇帝之后,虽然朝代更替各位君王好恶不同,但度牒却永远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东西。
洪武初年,每领一张度牒需交本银一两,到嘉靖时本银已经涨到十两,依然是万人争抢。
尽管朝廷增加了度牒数额,孝宗时增至每届三千名,嘉靖时减少亦有一千五百名,但不管增额多少,总之是一个供不应求。
许多人为了弄到一张度牒,不惜花大本钱去贿赂当事官员。
久而久之发放度牒成为炙手可热的权力,多少当路政要都染指其中。
万历元年,深知个中弊端的张居正恼恨度牒发放太滥,这样一来助长了民众的好逸恶劳之心导致劳力减少,二来不法官员借此机会从中牟利。
所以,张居正奏明万历皇帝,将度牒发放由三年改为六年一次,度牒名额控制在三千人。上上一次发放度牒是在隆庆六年,一晃十二年过去了。
今年又该发放度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