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湖上有感(3/4)
渐渐的,秦旸也不知湖面照的是人还是心,心镜照的是心还是人。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在这难得的安静和放松之中,秦旸的心境悄然发生着变化。
菩提三悟,菩提明镜、无树非台、来处惹何埃三个境界。按照秦旸的理解,这三个境界和前世的某个禅理相似。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秦旸先前就流连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层次,照见诸相,却又流露于表。
而现在,则是渐渐趋近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之心灵,乃是世间最为多变的事物,黑白混淆,是非掺杂,有着七情六欲。
秦旸往日看人,看的是表象,而现在,看的却是更深层次的心。
看天地,看的也不是自然风景,而是那弥漫天地之间的无形规律,以及人身于天地之间的共鸣。
‘人身之于天地,何其渺小,然天地与人身,又可互相映照,人身小宇宙,天地大宇宙。’
秦旸双眼微阖,浑身松松垮垮,似睡非睡,突得长吟道:“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传只在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