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缺钱的国子监(3/4)
可以看到,光是朝廷的拨款肯定不够花。
好在国子监的另一个重要收入就是刻书,这也是国子监经济来源的大头。
所刻录者,包括医书、农书,还有常见的儒家经典,印刷的书谁都可以买。这些收入三司不能干涉,直接交由书库监官负责,最后统一交由国子监内的监事和公事们统一调度。
这些收入的大头自是给在了国子监学生的补助和直讲官吏的官俸,还有杂勤人员的工资上面,以及州县学上。
七七八八花的差不多了,这也就导致国子监的后勤不怎么好,包括寇准提到的食肆。
如此未尝没有解决办法,学子即使吃不惯里面的饭,其实也可以拿着补助在外面叫“外卖”。真正的贫寒士子,当然会把钱攒下来,老老实实吃食肆的伙食。
“书库呢?我记得前岁你们呈上的奏表里,书库每年可是有数万贯之巨的收入。这可比朝廷给的经费多了多!”寇准有些疑惑道。
难道说国子监又出现了孔维那等贪赃枉法之事,念及此,寇准望向王旭的眼光不由得严肃了几分。
察觉到寇准看他的目光变了,王旭急忙摆了摆手:“平仲可是认为我等私藏了?
其实不然,说到此事,还与官家有关。
平仲当记得至道三年,官家刚刚登基时,一次外出私访,路遇苦寒无处求学的牧童,后开始在天下各州县试建立州学县学,以供更多人能入学之事?
其中由三司出了一部分,我国子监也出了一部分。”
宋初的时候,并不怎么注重教育,连汉唐时就有的地方官学都大面积荒废。直到赵恒成为大宋皇帝,于继位不久,一方面是因为那次外出所遇口口相传之事,一方面是为了笼络天下士子,才重新重视起地方官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