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千里之外(2/3)
给了兄长拿去做,又给了即将科举的几个晚辈去做。
为了兄长拿下状元,为了李赵苏三家能多出些进士,他是真的拼了!
看着周围人认真学习的样子,李贤不得不感慨一句“年轻人的激情真好,我就算去了国子监,也是混日子的料”。
渐渐地,连几个与他岁数差不多大小的外甥都有点惧他了,见他的眼神,如同见了学院夫子。
甚至之后很多年,有了此等经历的人,见了李贤这个长辈都是绕着走。
而在千里之外,开封府的解试也结束了。
寇家府院内。
寇准吃过晚饭后,正在书房里翻看各地文书。
里面除了公务之文外,还有不少积攒许久的私人信件。当然也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给他寄件的,多是同朝为官且相熟的官吏。否则的话,不用到寇准手上,就会被门房给扣下来。
寇准膝下无子,今年唯一参加开封府解试的只有一个远方侄子。
今日下午,他那表侄还特来拜访,留下来一起吃了个饭。
触景生情,寇准不得不感叹这些年来,科举确实是深入人心。
想起太平兴国五年,自己中进士时,还没如此多的士子。
太宗之后,参加的人数逐年增多,进士的名额也从最初的几百,增加到现在的几百,确实为大宋选拔了不少人才。
只是职位就那么多,这也导致很多人待任状态。
“唉!”
寇准叹了口气,不说朝中的一些任免,他这段时间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澶渊之盟后,因之前反对议和,他这个同平章事就成了政敌的眼中钉,引起有些人的嫉恨。有人于官家耳中进谗言不说,甚至于开封流传起了很多的流言。
他一身正气,对赵宋王朝忠心耿耿,自不会对流言蜚语所累,继续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
对官家该指正的指正,他四十多岁,为官这么多年,还真就没怕过谁!
烛火下,寇准翻着翻着突然看到了一封来自陕西路京兆府的信件。
前任京兆府尹据说因为贪污之事,为御史台告发了,锒铛入狱不说,连京兆府下的不少主官都被撤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