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刺史朱儁(2/3)
周晔心道,我怎知你身份?当然是看书看到的。
周晔在现代的父亲是个历史系教授,他从小就喜欢历史,特别是三国这一段历史,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像朱儁这样的汉末名将,他的事迹周晔自然是耳熟能详。
他知道,朱儁曾经在光和元年到交州来当刺史,而他的任务主要是剿灭梁龙之乱。
刚才听到那个无赖喊朱儁方伯,朱儁的两个护卫都是会稽人,又都姓朱,那他如果还猜不出朱儁的身份,他的书也就白读了。
时人好作大言,可以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周晔为了自救,也只能是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如果这样还引不起朱儁的兴趣,那他只有认命了。
这时,朱儁已经对他的话有了兴趣,周晔自然不会再无礼了,他拱手道:“方伯威名远扬,今带兵镇我交州,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又怎会不知方伯身份呢?”
朱儁道:“你此时再说好话,我就饶过你了?你还是说说,我是如何见面不如闻名了?”
周晔不卑不亢地说:“本朝以孝治天下,方伯也以孝养母亲而闻名,那我要请问方伯一句,适才那贼人当我之面,辱我寡母,我应当杀他吗?”
朱儁闻言,不由得沉吟起来。
他少年时也只有一个寡母,寡母辛苦贩卖缯帛将他养大,所以他十分孝顺母亲,后来也因此被举为孝廉。
汉代以儒治天下,而儒家重孝道,提倡血亲复仇,为血亲复仇而shā • rén被赦免的人不在少数,远的比如董黯、赵娥等人,近的也有阳球。
在汉章帝刘炟在位期间,民间有人因为别人侮辱其父亲,怒而杀之,这个血亲复仇案上报到了朝廷,汉章帝刘炟为此下诏免除其死刑。从此之后,各级执法部门都以此案为定案标准,甚至朝廷法律部门增设《轻侮法》。大概意思是:杀死侮辱父母者不获死罪。
不过到了汉和帝刘肇执政时,尚书张敏先后两次上书批评这部法律,认为《轻侮法》的实施导致出现大量冤案,因为很多人从这部法律中钻空子为自己开脱。于是,刘肇宣布废除了《轻侮法》。
如果以朱儁的本心,周晔杀秦仲当然是杀得好,杀得痛快,他扪心自问,如果是他遇到了这种事情,他一定也会shā • rén的。
不过他现在是交州刺史,他的话代表着朝廷,代表着律法,他能说周晔无罪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