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殿议争论(3/4)
“这我不管,眼下机会已摆在眼前,增兵是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快!”董大山斩钉截铁道:“一旦不尽快打通南北,等清军缓过气来就麻烦了。这大军在外征战,每日耗费极大,总不能让林建章一直在邢台等着吧。”
“你这话分明就是不讲理……。”王樊没想到董大山这么不给自己面子,顿时有些发急了,正要开口反驳,边上廖焕之咳嗽了一下,接过话道:“董帅的心情老夫理解,不过王大人这些年一直操劳国事,维持户部有目共睹,的确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为了皇爷,为了我大明江山,同僚之间无需如此。”
说着,廖焕之向朱怡成拱拱手道:“皇爷,臣以为董帅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户部的情况也不能不考虑。再者,如今增兵也没这么快,虽说我大明的兵制不同以往各朝,但要快速集结兵力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廖焕之说的没错,朱怡成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改制兵制,同时建立了最初的预备役制度,为的就是能在必要时快速形成有效的增兵。但这种制度刚推行不久,并未全部完善,而且加上时间又短,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增加如此兵员的确是个问题。
何况,这些兵员集结后也需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上战场,所以真正能使用的还是现在大明在役的部队。
“廖爱卿有何谋划?”廖焕之是什么人朱怡成再清楚不过,别看廖焕之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知县,但这些年来廖焕之在首席军机位上坐的稳稳当当,不仅做事慎密,而且颇有能力。
廖焕之笑道:“臣并无谋划,只不过有些少许见解而已,皇爷,容臣先问董帅几个问题可否?”
见他这副模样,朱怡成不置可否,点了点头。
“董帅,如今我大明在湖北、湖南两省可用兵力共有多少?”
“十七万左右,其中湖北九万,湖南八万,如加上投诚的清军大概一共在二十万上下。”对此,董大山想都不想脱口而出。
廖焕之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湖北九万人是黄朝云部吧?至于湖南的八万兵马是杨勖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