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应天(2/3)
方孝孺重重的磕了三个头,敲得奉天殿的青石砖咚咚作响。方孝孺直挺挺起身,双袖一甩,刷的一声,一甩怯懦眼色,正色道:“臣以为,皇上万万不能投降,君为社稷死,当为其所。如开中门投降,那将沦为后世之笑柄。事到如今,皇上应与南京城共进退,城破君死,君死臣亡,微臣必定陪皇上,走完最后这一段路。”
“你。。。。。你这是要皇上去死?”刘贵妃掩口惊呼。
“臣不得已,非不出此言,此今大势已去,燕王师出无名,不得正统,皇上为真龙天子,不能作逃,唯有一死。除非。。。。。。”
“除非什么?什么意思?难道我只有自裁这一条路了?”建文帝身形垮了下去,声音颤抖地说。死这个念头不是没有划过建文帝心头,但是真的听到这个主意,建文帝仍是害怕。
“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贵妃从椅子起身一跪,膝盖移挪跪走到建文帝身前,抱住建文帝双膝,涕泪纵横。一旦皇上自尽,身为贵妃的她,只能陪着一死。刘贵妃不想死,只求一活。
砰的一声。
此时,奉天殿大门被用力推开,马皇后带着六个身着靛青飞鱼服的锦衣卫进来,此六人身材高大,雄伟有力。紫禁城的内殿自来戒备森严,负责守卫的殿前侍卫见有生面孔进入,举刀就要拦下这五人。
马皇后简明的下了命令:“宰了这两个。”
当先一人英气勃勃,剑眉明目,双手一拍一搓,满室突增焦香。此人双手一推,看似随意,但避无可避,双掌直穿如入无人之境,多一分不可,多一毫不行,绕过侍卫的刀分别按在两人前胸上,内劲一吐。两个侍卫惊呼一声“咦”,登时两眼翻白,软倒在地,一动不动。
刘贵妃见状惊呼,“shā • rén啦。皇后你疯啦,你带进来的是什么人!”
建文帝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一按龙椅,身子往龙椅里缩了去。说道:“皇后,你莫胡来。”
方孝孺起身拦了马皇后,挡在皇后和建文帝中间:“皇后,不得再前行一步。”
皇后回道:“皇上莫惊,这些是我的人。这两人是燕王的奸细,很快就会去通风报信。我是先清内奸。”
说完,马皇后转头看着刘贵妃厉声道:“贱人,就你自己想活,仗着皇上宠幸,所以想让皇上投降。皇上如果投降,朱棣会让他活吗?你这蠢才。竟为了活命陷皇上性命不顾,害皇上晚节不保。”
刘贵妃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身子往龙椅后钻,抬头卑微地看着建文帝,希望建文帝说句话。建文帝没有做任何反应,他知道皇后说的是对的。刘贵妃看建文帝也不支持她,躲在龙椅后面簌簌发抖。
“皇上,如果您活着,朱棣万万不可能有理由做皇帝,因为明太祖遗诏就是将皇位传递给您,燕王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继任皇帝。他为何要用清君侧来攻击您,就是因为您没有错,没有被撤换的理由。一旦您落入朱棣手里,他可以有一万种方式杀死你,在对外谎称你病故,传位于燕王,那您就死的不明不白了。”
方孝孺知道马皇后是一能人,虽为女儿身可一身是胆。此番分析有理有据,也是方孝孺心中所言,因此他思来想去,只能劝皇帝自刎,以留全尸,并以此攻击燕王朱棣的正当性,让朱棣背上弑君夺位之名,终生为士大夫唾弃。
建文帝看着方孝孺,征询其意见。方孝孺眼中噙泪的点点头,同意马皇后的建议。
建文帝又看着马皇后,问道:“皇后,那你觉得朕该怎么做?我真的只有一死吗?”
马皇后一抹眼泪,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说道:“皇上,您还记得,太祖曾经留了一个麟龙锦囊,说危急时刻打开,可解生死之局,您知道这事吗?”说着把一个绣着缎锦青龙首的锦囊递给建文帝。
“我不记得这事,这是太祖给你的?”
“是的,太祖驾崩日,皇太后来到我寝宫,给了臣妾这个锦囊,说是太祖留的,到了危急关头,拿给皇上,必能逢凶化吉。臣妾看情势紧急,前些日子已取出锦囊,并私自打开看了,请皇上降罪。”
建文帝右手颤抖的接过压得扁扁的锦囊,金绣线已经老旧,显得年代久远。建文帝拉开锦囊红线,发现里面有一纸片和一令牌,纸上写着“金刀燃灯,姬香玉手,纵横经略,曹家居首,伍氏令出,刺客必从。”
建文帝心里没有头绪,方寸大乱的看着马皇后,问道:“这几句话是?”
马皇后起身环走一周,停在六个锦衣卫前,诚恳的说,“皇上,里头的诗,指的就是这六位。太祖留下来的密令,就是调用此六人,解决国家倾危之时。”又指着当中较为年长的一位说,“这位是伍家当家的伍士阙,伍大侠。”
这位姓伍的中年人微一作揖。道“不敢,在下伍士阙。”并对其余四位一一介绍,最高大的背着一把大刀的叫金复里、一白面美髯公似的书生叫玉萧源、面孔微黑聪明机灵的是姬易书,刚刚动手的那位年轻人叫做聂萧平,留着八字胡须的中年人叫做曹士心。
伍士阙手携曹士心向前一步大声说道:“禀皇上,我们能协助皇上逃出生天,至于之后是否东山再起,那就看大明的造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