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渡尘客栈(一)(1/4)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白头吟》
民国初年
军阀混战,烽烟四起,匪寇横行,民不聊生。
陵城长期被匪寇欺压,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城里的百姓对于这般劫难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只能日日信奉着鬼神之说,聊以慰藉。
偏生在一年后,有一个人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在陵城,他号称“蓬蒿人”,为陵城除掉了长年欺压百姓的土匪匪首,匪寇乱作一团,很快变成一盘散沙,此后百姓奉“蓬蒿人”是救世主。
同年,一位姓薛的教书先生在陵城办了一家私塾,他平日里戴着一副眼镜,身着长衫,文质彬彬的,在私塾外贴着招生的告示,学费并不多。
家里有年纪到识字的孩子,便图着学费便宜送过来,而家中比较富裕的有自己的教书先生,所以薛先生的私塾里大多数是穷人家的孩子,只不过在私塾里是有一个例外的。
那个例外的孩子比较特别,孩子的父亲当兵去了,据说在军阀混战中没了,母亲惨被匪首糟蹋,一年前自尽了,所以这孩子成了孤儿,平常都靠左邻右舍的接济,如今这孩子也到了读书识字的年纪,薛先生大致了解情况后,收留了那孩子。
孩子随父姓顾,只有一个小名,叫跳跳。
薛先生为跳跳取了个大名,唤作顾不遇。
后来,薛先生尽心尽力的教着顾不遇,教他读书识字,做人的道理,顾不遇甚是聪慧,一点就通,只不过他常常告诉薛先生,他不想像薛先生一样做一个教书的,他要做这乱世中的英雄,像杀死匪首的“蓬蒿人”那样的英雄。
薛先生每次都是笑而不语,只是摸了摸顾不遇的头,想在乱世中当英雄,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长大以后,顾不遇拜别薛先生,南下参军,一去就是好几年,杳无音讯。
薛先生托人到处打听,有人说顾不遇在战场上死了,也有人传回消息说顾不遇成了大将军,更有甚者传顾不遇变成一个坏人…越传越玄乎,薛先生忧心忡忡,关掉私塾,长途跋涉去寻顾不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