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春去秋来(2/4)
正如《汉书·食货志》所言:“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在农业文明时代,粮食是绝大多数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还是自由集市上以物易物的硬通货,庄稼丰收了,虽然百姓不会饿肚子,但米价过低却使得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变得奇高。
李曜略通经济,自然了解其中利害,眼见今年又将丰收,她便奏请朝廷进一步完善沿用自前隋的粮食仓储制度,扩大常平仓的规模,并设置专署定点定期考察和汇报天下各地粮价,在丰年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粮食,在歉收年和灾年则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粮食,由此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运用财力收售粮食从而保护民生和保障经济稳定的“平籴”政策自战国时代诞生以来,一直倍受历朝历代明君所重视,如战国之魏文侯、西汉之昭宣二帝等等都深谙其道。
所以李渊听女儿这么一说,就迅速清醒了过来,并且全盘采纳了李曜的建议。
李渊虽然上朝寒暑不辍,却从来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工作狂,他似乎更喜欢垂拱而治,诸如大唐草创时期的许多重要内政事务都是由故太子李建成来主持的,而今依然如此,只是轮到他这能干的女儿来为此累死累活了。
忙忙碌碌,日复一日,不觉春去秋来。
到得七月秋收时节,天下诸州的米价大多维持在每斗十钱到二十钱之间,从而使得大唐各地的经济都处于一种非常健康而平稳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前线作战的唐军也不负众望地取得了一场漂亮的大捷。
起初,吐谷浑天柱王率部侵入兰州,随后进攻金城关,遭到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的强力阻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