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节(1/2)
啊?”杜大壮摸摸脑勺,跟捣蒜似的飞速点头,似乎大有继续打下去才好的想法。
李默摇摇头,不搭理这个被曾被福伯称为“高高大大,拿来挡枪子不错”的忠厚保镖,自顾自得走到了窗户边,可掀开了厚厚的窗帘后才发现,桌上明亮的台灯却只能让外面显得更加混沌黑暗。
这就像摆在他面前的国际局势一样,云南收复了,意味着东南在经历了几年的互保割据后,再次回到了中华的怀抱,如果不是xīn • jiāng因为天气和漫长的补给线耽误了时间,或许此刻就可以庆祝全国统一了。
不过xīn • jiāng的叛军也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在西北军一波波的攻势下,叛军损失惨重,此刻连像样的袭扰也做不到了,而且等到英军全面撤离新华的消息传到欧洲,相信即便尼古拉二世再自大,也不会愿意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和腾出手来的新华全面开战。
无论之前的决定是否错误,新华终于可以真正的得到一段喘息时间,东南回归意味着首相府的工作也将从如何加速统一,到目前的尽快建立起以县市为基础的地方政府,恢复生产,推行新政并加快南方的建设。
和北方相比,南方的洋务思潮更深化,无论是上海的江南机器局,还是广州福建的船政局,或者是汉阳的钢铁厂,都可以算国内比较好的工业基地,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这就使得首相府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而国内将正式得到休养生息,苦练内功埋头搞建设的机会,从此刻起,自己有差不多十年时间,十年能做什么呢?或许有人不太清晰,但看看后世改革开放起的十年奋进,集中了全部国家资源能干什么?
这也是至今他对于立宪后政党建设一直意见模模糊糊的初衷,他知道李恩富正在筹建大中华党,也知道容揆为代表的议会在组建民主自由党,而且首相府也在他最初的学习美国两党制想法后,只发放了这两块政党登机执照,暂时新华国内除了依附于这两党外,将没有其他小党的生存空间,目的就是要把这两家培养壮大,所以将来的新华很可能是两党轮流执政。
作为立宪的皇帝,他没有去参合政党的事情,而且陈平、龙国章和赵龙等人,也严守他的军队必须中立的要求,主动和党派划清了界限,并且在军中再次明确了军队不干预政治的规定,而且还开始强化皇帝是国家最高元首的概念,在这个皇权思潮还很浓的年代,这个做法并未遭到任何抵触。
军方的做法,使得他可以继续掌管军权,并且还控制了部分对外的话语权,再加上他的含糊处理,使得李恩富和容揆都有些搞不清楚他在政党上是支持还是反对,所以建设的速度并不快。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不过早陷入政党扯皮,尽可能的集中目前的国家资源用于建设和提高工业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很大,加上他为这个国家带来的海外领地,资源已经不是困扰发展的最大问题,算资源总量的话,甚至比缺乏外海领地,只依靠国内资源的美国还多。
而且快刀斩乱麻式的迅速解决满清,统一南方使得晚清财富最大可能的保留了下来,一穷二白已经不能强加于新华,根据首相府的统计,即便不算开始兴起的工业,年国家财政收入也在六千万蓝币左右,直白的说,就是可以每年建造五到六艘中华舰。
这是收入,不是国民生产总值,所以后世说晚清把家底糟蹋光了,实际上是从甲午之后开始衰败的,但现在没有了甲午,没有了后来大量的对外举债赔款,家底还是很殷实的。
起码根据首相府的计算,这份收入可以排入在世界第七,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业和农业产品的利润,所以当这份收入摆在面前时,他一开始梦想的取消农业税的想法只能暂时在现实资金压力前搁置了。
因为和庞大的投入相比,收入几乎是不成正比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教育等等,仅仅这些基础的东西,根据首相府的预测每年就要投入不少于五亿。
即使加上北方开始兴起的工商收入,也是远远不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