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节(3/3)
李默听完,叹了口气,光绪和慈禧的冲突正式开始了,禁足只不过是开胃小菜,等再过一段时间慈禧要废除光绪时,双方的矛盾将达到白热化。
有了车子代步,大家很快便到达了总参部,忙忙碌碌的军官顿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临战的气息,尤其是龙国章和赵龙这两位,见到此情更是浑身都酥酥的,恨不能立刻挥师开拔。
进入会议室后,刚才还谈笑风生的众人立即全闭紧了嘴巴,神色也一个个严肃起来,墙壁上的地图前,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箭头和线条,所有箭头全都指向了一个地点。
北京。
“打不打?”李默扭过头,问道。
……
七月的奉天火车站里,热làng • bī人,使得所有人都挤进了候车大厅,等待着从这里坐火车去长春或者旅顺。
旅奉铁路之后,奉长铁路也时隔近一年终于开通了,这使得两地间来往变得非常方便,而且到了十月,奉天至东港的铁路也要通车了。
清末时代,老百姓对新鲜事物的吸收其实并不算慢,尤其是南来北方的商人,随着东北三省的建设日益被人所知,不仅吸引了直隶,山东等地的商人前来,就连著名的山西晋商,和江淮一带的商人都源源不断赶来这里淘金,所以火车的客运量上升很快,从开始时旅奉每天三节车厢,到如今十节,上升速度非常快。
“杨先生,这真是少爷写的?”大厅里,一位年轻人捧着报纸,询问杨景镇道。
杨景镇这次是准备趁着学生放假,坐火车去长春拜访一位好友,如今推行了免费教育,不读还要罚款处劳役后,各家各户都不敢在把孩子留在家里了,何况这年头谁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那些原先世世代代不识字的贫苦人家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激动地眼泪直流,甚至听说凤凰城一带几百位居民还组织秀娘,亲自给少爷和几位少奶奶各自做了身新衣服送去以做感谢。
学生多了,百姓识字读书的愿望实现了,但却苦了杨景镇这样的老师,只有到放假时才有空走亲探友。
杨景镇接过报纸,看到标题微微一笑:“不错,这是前几日少爷亲笔所撰写,你看不懂吗?按你这年纪,应该去识字读书,或者进工厂了啊?”
“呵呵。”年轻人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