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节(2/2)
但他却不得不咬着牙坚持,在那些檀香山派来的,明显就是拿自己来锻炼经验的年轻新手面前,保持着微笑,展示着大日本帝国不会屈服的决心。可事实上连他也心里没底,不知道在英美两国都派出了代表参加的这次谈判中,李默会不会答应开放水道放四舰回家。
面前长长的桌子,摆放整齐的茶杯,桌子中央每天都更换的鲜花,还有那位递交协议的年轻官员嘴角的那丝微笑,跃入此刻的眼帘后,却始终感觉充满了怪异和阴谋,忽然间他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离开了大海,被摆放在案板上的游鱼,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进这间会议室了?连他身边的随行人员也都麻木了,他只知道自己每天准时来到这里后不久,对方就会在开放时间,进入水道的顺序等等鸡毛蒜皮的细节上反复纠缠不清,最后找个无聊透顶的机会,宣布休会。
再然后,又是多边小范围的调停,随后又进入谈判,随后又休会。
仿佛一个永远醒不来的噩梦,无休无止侵袭着前来爱美岛的日本谈判代表团中的所有人,即便是几天前传来消息四艘主力舰已经在美国军舰的保护下抵达外海的消息,也没能让他有丝毫兴奋之感。
作为一名外交官,大鸟圭介有着超乎寻常的冷静,也比那些远在东京大本营内的官员更加清醒,他甚至必须感谢对手,让他有机会来一次琉球岛,用自己的眼睛更直观的查看对方但正是这段日子亲眼所见,让他明白了或许是痛苦无比的事实,日本已经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了。
是的他无法对外人说这些被认为是“有辱帝国”的丧气话,但他没法欺骗自己的眼睛,看看那些遍布于琉球各岛工厂,听着工厂里日夜不停的轰鸣声,他就知道日本已经输得彻彻底底。
三年前,在檀香山人发动偷袭时,双方还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那个时侯的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太平洋舰队的炮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不仅彻底瘫痪,就连横须贺造船厂都被拿去做了赔偿。
虽然天皇陛下竭尽全力,大本营想尽办法,利用一切资源扩充了唯一的横滨船厂,但各种各样的借口,断断续续的封锁,和横行外海吓得商人不敢前来的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却彻底断绝了日本追赶的希望。
因为日本不是资源大国,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朝鲜,重要物资几乎全靠海外输入的情况下,那种封锁大海就意味着掐断了心脏的血管。
与此同时,对手却再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他们在把瓦胡岛建成了大工厂,接下来又初步完成了琉球的工业化,现在更获得了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不仅解决了资源不足的后顾之忧,更获得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何况在他的眼中,那位李默对工业的投入是极其惊人的,光是投在琉球的工业化建设资金,就是日本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如果算整体的话,他这两年在工业上的投入资金,甚至比一些老牌列强还多。
三年,他将数十万琉球人从农夫培训成了工人。
三年,他利用和英德意等国的贸易往来,派遣了超过五万学习工。
三年,他统治下仅仅一家航运公司,拥用的大型货轮比帝国总和还多几十倍,往来于太平洋每一个角落,为他带来数不尽的物资和金钱。
仅仅是三年,他让帝国控制时没有任何工业能力的琉球,建起了一座巨大的船厂,并且开始为他改装和建造新式军舰。
原本,帝国也有机会追上对方的脚步,至少不至于拉得这么大,但在获得了美国贷款后,大本营却将所有钱都用在了扩军上,重建海军花去了一半,陆军又分走了一部分,最后剩下的也大都用于储备物资和备战上,除了扩建了横滨船厂外,投入到其他基础设施和工业的钱基本为……零。
仇恨的怒火蒙蔽了所有日本人的眼睛,他们忘记了,一个没有重工业,仅靠一个船厂的帝国拿什么去对抗武装到牙齿的对手。
即便是胜利一次,即便是打残了太平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