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秦国的良田(4/4)
五谷,即黍、稷、麦、菽、稻。
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
由于不利于消化,后世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而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至于麦,是属于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等种类。
菽呢?
是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豆类制品也是华夏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稻,则是一种禾本科的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贯指淡水稻)。
五谷,便是粮食,与人类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此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秦国现如今的疆土十分广袤,但是尚未被开发为耕地的地方也不少。
关中之地,与巴蜀之地,都可谓是“天府之国”,天然的大粮仓!
关中、巴蜀,土地肥美,水源充足,这样的地方往往有着十分发达的农耕文明,所以秦国的良田在天下列国当中是最多的。
良田之多,米粟之盛,也成了秦军征战天下的强大的后勤保障。